威仪寂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4章 迷人之境界,仙味禅味与法味,威仪寂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凡尘之人,怎么可能与虚空相等呢?
虚空那么大,无有边际,广阔无垠,无量无边。
都能与虚空相等了,此肯定是菩提无疑!
修行人达到了与虚空相等的地步。
此种境像,故名菩提。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
生住灭是啥意思?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尽皆具生、住、异、灭的特性。
而生住异灭是变幻不停,迁谢不已的。
即万事万物都具有不定性。
若然没有了生住异灭,就是说再也不会有变动了,意即永恒定性。
那就到达了无为的境界。
修行人达到了无为的境界,永远不存在生、住、异、灭了。
此种境像,故名菩提。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知,是指知道的意思,了知的意思,通达的意思。
众生心行,是指世间上一切的众生的思想与言行。
连世间上一切的众生,所有的思想与言行都了知通透,这不是菩提又是什么呢?!
修行人通达透彻世间上一切众生的思想与言行。
此种境像,故名菩提。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不会,是指不会合的意思。
什么方面不会合?
世间上的人,如果六根与六尘不会合,这就是菩提之境。
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
世间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再也不与色身香味触法了不相触,这境界十分迷人,令人前赴后继。
修行人的六根与六尘,了不相触。
此种境像,故名菩提。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烦恼习,是指烦恼积习。
离开各种烦恼积习,不合烦恼积习,身心清静,灵明虚静。
修行人达到了离开各色烦恼积习,灵明洞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