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文人 9
捷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文人 9,天幕:给古人直播爱新觉罗2,捷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画面中,美国镇压废奴协会的场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士兵冲入聚会场所,将宣传废奴的文士和激进者纷纷拘押,甚至有火焰燃起,点燃了反抗者用以印刷的刊物。
钟吟客黯然神伤:“原以为自由之地的美名真实,未料他们竟对废奴者这般暴力。自由若无平等为基,岂不虚伪?”
虾球先生低声说道:“世事如此反复,谁能得全?废奴一事虽正,却违背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意图。美国的行为,只能说是既有短见,也有利益驱使。
至于日本,他们愿意接纳外来顾问,可能是见识到闭关锁国的代价。然则,文化与精神之独立,是否也能保全?”
经过这番议论,众人对天幕上的事态各抒己见,却并未形成统一看法。然而,他们渐渐明白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件并非全然无序,而是蕴藏着深刻的因果联系。
虾球先生起身,望着窗外的竹林说道:“天幕之事,纷繁复杂,但归根结底,皆是人心之映射。我们虽无法掌控它的走向,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教导后生。
既然这天幕愿意为我们开示,那我们为何不将其转化为文化的养料?”
韩老先生点头赞许:“不错。这些事件皆有因果与教训,将它们融入文章,让学生们从现实中体悟道理,比空谈经典要有用得多。”
于是,众人决定将这次讨论整理成册,编入《世事鉴》的续篇,并计划定期在文星馆召开类似的讨论,以时事为题,讲解治国理民之道。
他们深信,尽管个人之力微小,但通过文化的传递,终能让智慧与思想影响更多的人。
在离去之前,钟吟客提议以诗结尾,为这次集会画上句点。他当即口赞一绝:“天幕翻涌事如潮,百态人间心动摇。文士谈经天地阔,一杯新茶论古今。”
---
盛夏初临,天幕上的新一轮国际动态再度吸引了文星馆内诸位学士的目光。这些事件比之前更为复杂,不仅涉及多个大国的利益纠葛,还有若隐若现的道义与秩序冲突。
虾球先生、韩老先生、冯大夫与钟吟客再次聚首,共同探讨这些动荡不安的局势。
天幕自美国告知朝鲜有关英国野心的画面开始。美国的外交使节侃侃而谈,试图说服朝鲜小心应对英国的扩张意图。
韩老先生看着这幕,不禁捋须思忖:“美国此举,是否意在挑拨英朝关系以扩大自身影响力?所谓的善意提醒,不过是其为利益铺路罢了。”
冯大夫却对旁遮普的举动颇有兴趣,画面中,旁遮普立法打压一群“麻烦布道者”。他冷笑道:“宗教和政治往往纠缠不清。
旁遮普此举表面是为稳定局势,但若处理不当,反而可能引发更多冲突。这样的强制手段,恐怕只治标不治本。”
虾球先生轻轻叹道:“宗教是人心的寄托,若以武力压制,终究难以服众。更何况,旁遮普连霍乱都无暇应对,又如何腾出手来妥善解决这些布道者的问题?”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摩洛哥的王宫,欧洲军事顾问团被热情欢迎,场面热闹非凡。钟吟客看到这一幕,摇头笑道:“摩洛哥倒是颇为务实,能舍面子迎外人。
这比暹罗拒绝顾问团的做法或许能换来短期的实力提升。但长远看,是否会引狼入室?”
随着天幕展开,旁遮普霍乱再次扩散的消息让众人神情黯然。韩老先生低声道:“瘟疫连年肆虐,而旁遮普却将精力耗费在压制布道者与协助英国的战争中。真是本末倒置。”
话音未落,朝鲜合理化吞并文莱行动的消息曝光,恶名的显着增长成为焦点。虾球先生眉头微蹙:“一个国家的道德声誉,远比扩张领土更重要。
朝鲜此举,固然有其利益考量,但却失去了文化上的高位。这种恶名的增长,将来恐怕难以洗刷。”
画面一转,美国再次叫停地下铁路,阻止废奴者的努力。这一幕让钟吟客眼中浮现愤慨:“这地下铁路,连接的不只是通往自由的路,也是人性与良知的桥梁。
美国自诩自由之邦,却接连镇压废奴者,简直是披着华服的野蛮!”
天幕转至欧洲,英国处理投票欺诈问题的画面显示出自由派获得胜利。这让冯大夫颇感意外:“英国居然选择扶持自由派,而非保守派以维稳?
是否在这一地区的自由派已经足够强势,足以让他们愿意冒风险?”
虾球先生语调深沉:“投票欺诈本身已是国家制度的隐忧。无论选择哪方,实际影响都可能是短暂的。关键在于,英国是否有能力恢复选举制度的公平。
否则,无论自由派还是保守派胜出,都难以挽回民心。”
然而,最令人震撼的画面还是六月的一则号外——危机战争的爆发。法国、俄国与奥地利联合要求解放阿富汗并羞辱英国,而英国则联合旁遮普、普鲁士与西班牙迎战。
画面中,各国士兵列阵待发,战云密布,整个天幕仿佛被血色染透。
韩老先生长叹一声:“这一场战争,恐怕会波及无数百姓。所谓‘解放’,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争夺。这场危机的真正受害者,仍是那些无辜的普通人。”
冯大夫却对这场战争的军事战略颇感兴趣:“英国能否撑住这场多线战争,取决于其盟友的协同能力。旁遮普的软弱和普鲁士的动机不明,都可能成为英国的隐患。”
钟吟客则更关注道义:“战争总以‘正义’或‘解放’之名开始,却往往以掠夺与屠杀告终。若这些大国真心为阿富汗着想,是否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虾球先生叹息道:“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以成败论英雄,却极少有人记得那些被掩埋的尸骨。作为文化人,我们的责任不是评价战争的输赢,而是记录其代价,让后人警醒。”
画面最后停留在卢卡结核病疫情的爆发上。钟吟客喃喃道:“疾病与战争,如同一对邪恶的兄弟,总是结伴而行。
无论是在欧洲的卢卡,还是在亚洲的旁遮普、塞尔维亚,百姓的苦难从未停止。”
当天幕熄灭时,文星馆中一片沉寂。虾球先生缓缓起身,望着窗外的夏日暮色,低声道:“今日之议,或许难以改变局势,但若能将这些教训传于后人,便是我们的功德。”
众人默默点头。他们知道,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他们虽无法止息战争与瘟疫,但可以通过记录与传承,让真理与道义在后世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