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2章 凉屋建造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1752章 凉屋建造,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一灯阑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凉屋建造
公平公正地说,冯睿达如今糟糕的风评,王玉耶也在其中有所贡献,虽然占比不多,且她只是陈述事实。</p>
但要将吐出去的唾沫收回来,再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茅草屋,对王玉耶而言,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已经不是单纯靠装傻充愣就能糊弄过去的了。</p>
若非冯睿达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王玉耶非得掐着他的脖子,质问是不是并州山水如此养人,连你都变得情有义了。</p>
这份陌生,实在令人心生寒意,毛骨悚然。</p>
与其相信冯睿达洗心革面,不如信他是脑子被驴踢了。</p>
冰镇的食品和冷饮固然诱人,但王玉耶却不敢贪杯,生怕伤了脾胃。稍稍解了一点馋后,只静静地坐在一旁,心中暗自盘算,究竟从何处着手才能巧妙入局。</p>
王宝琼更不想回蒸笼似的自家,哪有在这冰块旁小憩来得惬意!若非她身怀六甲行动不便,非得在这儿住下来不可。</p>
众人闲谈几句,消磨着无聊的时光。</p>
王宝琼挑起话头,眼中闪烁着对往昔奇景的怀念,“我之前见过一些人家里,建有避暑的凉屋。”</p>
双手在空中比划得飞快,仿佛要将那凉爽的意境直接勾勒在众人眼前,“屋子就建在水边,水车从低洼处汲取清水,随着水车悠悠一转,清凉的水便从屋顶倾泻而下!”</p>
“暑热之际,在里头歇息,心境竟丝毫不觉烦躁。”</p>
林婉婉在脑海中极力拼凑那番如梦似幻的景象。</p>
无门无窗,仅凭数根立柱傲然挺立的凉屋。黛色的瓦片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屋顶之上,水珠连串,如同断了线的珍珠,淅淅沥沥地沿着屋檐落下,形成一道道细密的雨帘,既有雨天的朦胧之美,又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明媚与凉爽,美得令人心醉。</p>
人若置身其中休憩,旁边再放上冷饮、冰西瓜、零食…给个神仙来都不换。</p>
祝明月搞过几个大工程,勉强能够领悟其中的些许门道。尽管从未建造过凉屋,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她推测其中的技术含量并不高。</p>
水车四野庄上就有,关键在于要有活水。在封闭的城池中,水源也是一种稀缺资源。</p>
高门大户引活水入宅,造就一方私家园林;中等人家打井取水,虽不及活水那般灵动,却也能满足日常所需;其他不甚富裕者,便只能与邻里共享巷口为数不多的井眼了。</p>
祝明月劝道:“何不自己建一个呢?”</p>
其他人家住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宅邸,人丁兴旺的还要考虑能否住得下。</p>
李家没有类似的顾虑,不修大屋子,在东路院建个小亭子,供几口人避暑纳凉并非难事。</p>
王宝琼无奈地指了指自己的肚子,“还不是因为他。”</p>
家有孕妇和幼儿,不宜动土。这种事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真有个什么闪失,到那时哭天抢地也来不及了。</p>
祝明月微微颔首,“那就只能缓一缓了。”</p>
林婉婉双手托腮,无限畅想,“想一想,夏天在里头该有多么诗情画意。”</p>
特意强调,“我至少能在里头待上三天三夜。”</p>
祝明月故意打趣道:“不怕得风湿吗?”</p>
林婉婉豪爽地表示,“不至于!”</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