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柒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章 农器改良(上),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御柒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来不是越弯越好。\"李承乾若有所思,\"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
经过三天测试,最终确定中等偏大弧度的犁辕最为理想。既保证了转弯灵活性,又维持了耕作稳定性。
二月初二,新的问题出现了。李承乾发现,单纯弯曲犁辕会导致犁箭与犁梢的连接处受力过大,容易断裂。
\"殿下,这样不行。\"张顺指着出现裂纹的连接处,\"转弯时力道都集中在这里,用不了多久就会断。\"
李承乾蹲在地上,仔细研究断裂面。他想起前世见过的榫卯结构,突然灵光一现:\"如果把直辕犁的犁箭加长,在这里做个活动关节...\"
工匠们立即动手改造。他们在犁箭中部增加了一个转轴装置,使犁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摆动。这样一来,转弯时的力道被转轴分散,不再集中于一处。
\"妙啊!\"张顺试着操作改造后的犁,\"这下转弯更灵活了,还不易损坏!\"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加了转轴后,犁铧入土的深度变得不稳定。李承乾又带着工匠们反复调试,最终在犁箭上加装了调节卡扣,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月初八,李承乾注意到新犁翻土时,有些杂草没有被完全埋入土中。
\"现有犁壁的角度有问题。\"他指着翻起的土块,\"应该再倾斜些,让土块翻转更彻底。\"
工匠们面面相觑:\"殿下,犁壁都是固定的...\"
\"那就改造成可调节的!\"李承乾灵感迸发,\"用直辕犁现有的犁壁,加上调节装置。\"
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在犁壁背面加装了一排调节孔,通过移动固定销的位置来改变犁壁角度。这一改进使得同一架犁可以适应不同土质的耕作需求。
\"殿下,这法子太实用了!\"周老汉试过后赞不绝口,\"沙土地调陡些,黏土地调缓些,一犁多用啊!\"
二月十五,当第一架完整的改良犁即将完工时,阻力出现了。将作监丞匆匆来报:
\"殿下,少府监扣下了咱们要的生铁,说是军器监急需...\"
李承乾皱眉:\"孤只要三百斤生铁打造犁铧,这都为难?\"
监丞低声道:\"听说...是有人从中作梗...\"
原来,一些靠贩卖农具牟利的商贾听闻太子改良农具,担心影响他们的生意,便暗中使绊子。
李承乾冷笑:\"无妨,先用现有犁铧改造。\"他指着库房里那些破损的旧犁铧,\"把这些回炉重铸,足够做试验用了。\"
这场小风波让李承乾意识到,农具改良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牵涉到各方利益。但他并不着急推进,而是决定先把技术完善好,待春耕时用实际效果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