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前宋蛮爹!可笑的海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然如此,前宋都偏安一隅了,他怎么还能掏出这么多的银子,养得起蛮爹?</p>

朱高炽再次加大火力,追问道:“而且哪怕是偏安一隅,可这前宋却是繁华富庶,岁贡一次都没少给过不说,其都城汴京还是天下第一繁华富庶之地!”</p>

“你们就没有想过……为什么?”</p>

为什么?</p>

对啊,为什么?</p>

答案呼之欲出!</p>

老朱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陡然难看了起来。</p>

徐达与李文忠则是齐齐深吸了一口气。</p>

“因为……海外贸易!”</p>

老朱直视着老朱的目光,后者此刻已经陷入沉思。</p>

“前宋王朝通过海洋贸易抽取的商税,占据了整个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p>

“就好比我大明一年财政总收入两千万两,而还海外贸易征收的税银就有四百万两,比之大明一年征收到的税银还要多!”</p>

据《明史》记载,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三百万两白银。</p>

当然,这数字仅为账面之银,未将田赋、盐税、工商税、钞关税以及徭役等全部换算在内。</p>

若是将诸般税赋悉数换算成银,大明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约莫有两千万两之巨。</p>

先前众人还没有什么概念,可现在听到了具体的数字,却是一个个都变了脸色。</p>

这尼玛地,就一个海外关税,都能征收四百万两?</p>

那大明要是重开市舶司,一年税银不就多出了好几倍吗?</p>

老朱、徐达和李文忠三人下意识地不信,可事实就摆在面前,只需要去查查宋朝的经史典籍,就不难证明小胖墩说的是真是假。</p>

朱高炽继续出言,持续加大火力。</p>

“这还只是关税,还不算朝廷经商所得。”</p>

“前宋通过海洋贸易,进出口货物多达四百种以上,中国主要出口茶叶、瓷器、丝绸等特色商品,因为其只产自于中国,所以只要将这些东西运出海外,价值立刻就会翻上数十倍不止,而也一定能够获得几十上百倍的利润!”</p>

“多少?!”老朱却是听得眼睛都红了。“炽儿你刚刚说多少?”</p>

“丝绸、茶叶、瓷器,只要运出海,就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p>

老朱难以置信地追问道,只觉得心痛得无法呼吸。</p>

这他娘地可都是真金白银啊!</p>

这可都是钱啊!</p>

禁海?</p>

禁个锤子海!</p>

这要是真的,大明必须开海!</p>

就算耗费些钱粮打掉沿海余孽匪寇,也一定要开海!</p>

毕竟,这等恐怖的利润,足以让人疯狂了!</p>

朱高炽乐了,继续戳人肺管子。</p>

“在频繁的中外贸易往来中,前宋朝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中间商角色。凭借双方商品间的悬殊价格,宋室积累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此外,通过对商贸抽取税费,其财富更是数倍增长,得以支撑起庞大的开支,养活了那些依赖的蛮爹。”</p>

“前宋王朝得益于浩瀚的海外资源,财富如同源头活水般滚滚而来,构筑了北方防线的强大经济基石。雄厚的国力保证了即便在国库空虚、民力凋敝之际,前宋王朝亦能通过金钱手段平息战乱,稳固江山。”</p>

“但是如今的大明呢?竟然还搞出海禁,真是可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王芯芯

刚成僵尸,你把定僵符当辣条吃?

拿月踏天

重生之最强村二代,先收迪热

争取每日万更

女穿男,我在兽世当巫医

大女士

大道圣主

唯幻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