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风闻奏事!怎么很牛逼吗?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风闻奏事!怎么很牛逼吗?,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乳臭未干的小儿,竟敢动摇国本!”</p>
朱高炽知道这是动了他们的利益,没有风闻言事的权力,御史言官七品小官,无权无钱谁会搭理他们,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p>
朱高炽却不退反进,向前半步逼得御史们连连后退。他冷笑一声,目光扫过众人涨红的脸:“我何时说过不许弹劾?没了风闻奏事,诸位的忠君爱国之心就消失了?”</p>
“怎么?失去了这风闻奏事,你们就不能继续为君分忧,继续为大明尽忠了吗?”</p>
“大明朝堂是治国安邦之所,不是你们沽名钓誉的戏台!诸位那一身正气、满腔赤诚呢?少了风闻奏事全都没了吗?”</p>
又是一番话,驳得这些御史言官脸色涨红,哑口无言。</p>
因为刘御史的例子就摆在眼前。</p>
他就是为了弹劾而弹劾,说是故意攻讦也丝毫不为过!</p>
这一点,明眼人就能看得出来!</p>
所以现在等同于是御史言官被朱高炽抓了个现形,人家苦主要展开反击,你还能说什么?</p>
理亏的一方,正是他们这些御史言官!</p>
太子标叹了口气,狠狠瞪了刘御史一眼,却还是不得不出面。</p>
毕竟御史存在的意义,就是借着这“风闻奏事”特权,以小制大!</p>
倘若失去了这项特权,那么原本品级就低下的御史言官,还如何监察百官,起到台宪之责呢?</p>
“父皇,风闻奏事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肇始于“三代”以前,发展于周、秦、汉时期,定型于两晋,成熟于唐、宋时期。”</p>
“正因为“风闻言事”对于纠举官吏不法和惩治贪污受贿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此策才会一直存在!”</p>
“当然,高炽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御史言官风闻奏事,也当进行限制,儿臣下朝后臣愿与群臣商议新制,既保监察之效,又杜诬告之风。”</p>
太子标的话很直白,“风闻奏事”不可废,这是套在群臣头上的一道枷锁。</p>
不可以废,但是可以改,加上一些限制,从而杜绝御史言官肆意攀诬。</p>
老朱深思良久之后,还是采纳了太子标的意见。</p>
因为正如太子标所说,风闻奏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朝历代的定制,正是因为此策对于纠举官吏不法和惩治贪污受贿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才能一直存在。</p>
老朱陛下本就痛恨贪官污吏,又怎会自毁国策,废掉“风闻奏事”呢?</p>
然而正当他准备开口的时候,朱高炽却再次进言,一石激起千层浪!</p>
“皇爷爷,国朝如今的监察体系,仅仅靠这风闻奏事,很难有效地震慑百官,起到监察职能,不过是纸老虎,未免显得太过可笑!”</p>
“孙臣请废除风闻奏事,转而加强科道的权力,比如赋予御史**立镇侦缉之权!”</p>
“上道到王公贵族,下到地方官吏,科道御史都有权力进行调查,只要查到官吏有贪腐不轨行为的证据,可进行独立抓捕……”</p>
老朱:“???”</p>
卧槽?</p>
有些意思啊?</p>
满朝文武:“???”</p>
尼玛?</p>
兔崽子你要疯啊?</p>
你这纯粹是损人不利己啊!</p>
科道言官:“!!!”</p>
友军!</p>
这是真的友军啊!</p>
高炽殿下绝对自己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