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1章 钢骨海船,行走离京(五),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千纸,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脚下步子加快,疾步迎上前去,声音里透着藏不住的兴奋:
“范大人,您可算来了!”
他稍作停顿,压下激动情绪,接着说道,
“如今四位河道大家归来,这天下行走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范景文微微点头,神情肃穆,目光坚定如磐:
“施大人所言极是。
既已上任,自当不负圣恩,这天下行走,定要走出一番新的气象!”
他的话语低沉有力,掷地有声,仿若洪钟鸣响,在大堂内回荡,让人听来,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江河整治、天下太平的盛景。
都察院的大堂上,众人围坐一团,气氛热烈得如同夏日的骄阳。
范景文端坐在主位,侃侃而谈,将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他的每一句话,都好似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向问题的要害;
每一个建议,又如同高悬的明灯,为众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施邦曜坐在一旁,听得极为专注,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之色,仿佛在聆听一场精妙绝伦的智慧盛宴。
“有范大人主持大局,这天下行走,定能马到成功!”
施邦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言辞恳切。
众人见状,也纷纷附和,一时间,都察院大堂上,群情激昂,士气高涨;
仿佛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势要将所有困难都烧成灰烬。
范景文微微眯起眼睛,望向窗外那湛蓝如洗的天空,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
他深知,前方的道路或许荆棘丛生,充满艰难险阻,但他毫无惧色,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定要在这都察院副院长的位置上,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为天下的黎民百姓,拼尽全力,奉献一切。
六月的骄阳已烈,炽热的阳光烤得大地发烫,却丝毫未能阻挡“天下行走”专案组的前进步伐。
三日后,范景文精心制定好详细的章程,踌躇满志,决意亲自带队巡查河道。
朱国盛、张国维、黄守才三位河道大家亦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四人各领二百五十员精明强干的官吏,准备大干一场,在河道整治的事业中大展身手。
辰时,阳光初照,给大地镀上一层金黄。
永定门前,一千名干员整齐列队,身姿挺拔,神情肃穆,仿若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
范景文身着素色官袍,头戴乌纱帽,衣袂飘飘,显得格外庄重。
他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高声说道:
“诸位,河道水患关乎百姓生计,此次巡查,务必仔细!”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字字如重锤,砸进众人的心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朱国盛跨前一步,身姿矫健,抱拳行礼,声音铿锵:
“范大人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张国维与黄守才亦是神色坚毅,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纷纷表态,誓言要完成此次艰巨的任务。
“出发!”
范景文一声令下,声如洪钟,响彻四方。
众人如离弦之箭,迅速行动起来,向着顺天府各河道疾驰而去。
一时间,尘土飞扬,马蹄声疾,仿若奏响一曲激昂奋进的战歌,充满了力量与希望。
顺天府内,河道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大网,水情复杂多变,暗藏危机。
范景文带队走在最前面,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
他时而蹲下身子,不顾地上的泥泞,仔细查看河道淤塞情况,眉头紧锁,神情专注;
时而与当地百姓亲切交流,耐心询问水患详情,脸上满是关切之色。
朱国盛等人亦是各展所长,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指导民众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百姓们看着这些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感激与信任,纷纷加入到河道整治的队伍中,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水患。
“百姓之事无小事,水患一日不除,我等一日不得懈怠!”
范景文望着滔滔河水,心中暗自发誓。
他深知,此次巡查,不仅是对河道水情的一次全面大排查,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只要众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水患;
还百姓一片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 ,让大明的山河更加稳固,让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