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这叫饥渴营销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七十章 这叫饥渴营销,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慎思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满眼带着期待的对着妈妈说出那句:妈妈,吃面!
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有谁能做到无动于衷?
再加上每天五遍,在各个时间段播出,这种在后世被称作“病毒式”的营销方式,让何师傅方便面在极端的时间内,便被每一个看到过这支广告的民众牢牢的记住了。
现在,不仅仅是海城市内的几家百货商店,就连那些供销社,小卖店,每天也有人去问。
“有没有电视上那种何师傅方便面?”
周振国刚说完,桌子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喂,我是周振国……”
“周局,您给问了没有啊?今天又来了好些人问,那个何师傅方便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拿出来卖啊?”
周振国听了,一脸无奈地看向李天明。
“着什么急啊?再等等,应该……快了!”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瞧见没有,都是来问何师傅方便面的,你小子差不多就得了,这么多人想买,你还压着不卖,有生意都不做了?”
李天明不是不做,而是……
还没到时候呢!
这一招也是上辈子学来了,叫做饥渴式营销。
说白了,全都是套路。
周振国不懂这些,他只知道,李天明现在每个月要付给海城电视台两万块钱,不把货卖出去,这笔钱就是百花的。
“这算得了啥,好戏才刚开场呢!”
如果没有上一世的经历,李天明大概率会和周振国一样的想法。
“你还打算干什么?”
“很快您就知道了!”
拿了这次的货款,李天明带着天洪直奔海城日报社。
马远既然不想跑外联,也就不勉强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和他二叔马长山一起鼓捣农业产业化的事。
分地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麻烦事很多。
即便将来还是要成立大集体农场,每一家的地只是挂在账面上,可还是有些村民不放心。
毕竟这些年分了合,合了又分,谁知道以后又会咋样?
李天明在和李学庆商量过后,还是决定按照户头,把土地分到每一户人家的每一个人头上,到底哪块地是某个人的,都得落到实处。
麻烦是麻烦了点儿,可却也省得以后再生出事来。
当初风刚刮过来,就有人急不可耐地要退股,万一以后又有人非要自己单干,现在分清楚了,也是为了以后方便。
“李天明!”
刚进来,就听见有人叫出了他的名字。
李天明转头看过去,见朝他走过来的还是个熟人。
“姜……同志!”
挖坑小能手姜红英,已经许久没见着了。
上次两个人见面,还是联手坑楚明玉。
“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来我们报社?”
王作先恢复工作以后,姜红英也顺利提了报社的副主编。
人走茶凉,人回来了,自然有人往茶杯里再续上开水。
“有点儿事,姜同志,主编在吗?”
“主编不在,副主编行不行?”
呃……
“行啊!麻烦姜同志帮着介绍一下!”
“不用,咱们不是早就认识了吗?”
啥意思?
李天明呆愣了三秒钟,恍然道:“恭喜啊,姜同志,您这真是……年轻有为!”
这句恭喜一点儿诚意都没听出来。
姜红英白了李天明一眼。
“你这恭喜的可有点儿晚了!说吧,什么事?”
李天明当即表明了来意。
得知李天明是为了给何师傅方便面做广告,姜红英立刻来了精神。
在报纸上为商品做广告,这可是她提出来的。
当时报社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但她还是一意孤行,主任实在是拗不过她,只能答应先试试。
姜红英干劲十足,可跑遍了海城市内大大小小的国营厂,最后只说服了一个牙膏厂。
对此,姜红英也是大感挫败。
最近这些日子,她正计划着是不是去外地看看,没想到李天明主动送上门来了。
“哟!我还以为你瞧不上我们这个小小的报社呢!”
电视上的广告片,姜红英也看过了。
不得不承认,电视的宣传效果就是要比报纸强。
文字表述能力再强,也比不上一个镜头来得更直观。
“哪能呢,这不就求到您门口了嘛!”
面对着姜红英,李天明必须得客客气气的,不光因为她是王作先的外甥女,更因为……
这女人的挖坑水平极高。
正常发挥能把采访对象埋进去,超常发挥都能把自己一起埋了。
“我们报社的收费可不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