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寂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2章 宴坐说法,平等起居;对机施教,正观如来,仙味禅味与法味,威仪寂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三百七十二章:宴坐说法,平等起居;对机施教,正观如来
在陕西省终南山的大山中,此时正在举行一个小型的佛教法会。
坐在上首讲经的法师,圆圆的脸庞,安祥平和;
红红的嘴唇,自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这微笑很神圣、很令人难忘,跟阿弥陀佛那佛唇的微笑有点神似;
双肩平稳,给人无限安心的感觉,就好像他那肩膀,能给天下人所有人所依靠似的……
一根樟树的树枝,在他头顶上方伸展着,仿如在仔细聍听这位法师的深奥妙理……
片片树叶随着微风的旋律,曼妙舞蹈。
尔后,轻巧地落在该法师的光头上。
顿时,法师那标志性的光头光彩焕然,熠熠生辉。
这,就是释红荷法师。
红荷师父在龙泽寺与女居士设巧计谋,让张碧柳产生误解之后,担心张碧柳陷在自我感情的泥沼中,不得出来。
故,红荷师父交待女居士平时看寺或锁门。他只身往终南山而去。
此时,红荷师父正在给终南山上的居士们讲经说法。
一一红荷师父说:“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世人所犯罪业这种性质,称为罪性。
罪性就如同空性一样。
何为空性?
空性是指,世人内心清净程度的深与浅。
世人内心污染太多,一些闲事杂事全装在心里,像一个免费垃圾场。
这就是不空。
世人内心毫无污染,无论任何人物与事件,无论事务的重要与轻缓,办完就放,过眼就忘,过耳就逝。
这并不表示该人忘性大,记性不好,或办事不牢靠,或忘恩负义,而是指该人万事不执着。
这就是空。
但是这个空与不空,都不是刻意做作,而是顺其自然,若无其事,轻轻松松,舒畅爽然。
意即,空性,不在心内,不在心外,更不在中间。
世人的罪性与空性一样,不在心内,不在心外,亦不在中间。
这并非是说,世人所犯的罪业就没有了。
因果不空啊!
犯了罪业,不偿还的话,永远都堆积在那。
所以从无始劫以来,世人所犯的罪业,能敌须弥,能深巨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