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萍水相逢皆利往——战国合纵的镜鉴,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临淄稷下学宫中,荀况抚着焦尾琴,对围坐的弟子叹道:\"诸君可见那合纵盟坛?今日朱砂未干,明日便作虫蚁食粮。\"话音未落,琴弦\"铮\"地断裂,远处传来秦军攻破宜阳的号角。
弟子李斯拾起断弦,若有所思:\"夫子常说'君子之交淡若水',莫非早知...\"荀子抬手止住他,蘸着酒水在案几上画了个圆圈:\"你看这水痕,日光下不过半刻便消逝无踪。利聚而盟者,正如朝露待日曦。\"
荀子以水痕喻联盟,道破临时合作的天性——缺乏根基则难持久。这类联盟往往忽视人心向背,只求速成之势。正如水痕遇热则蒸腾,利尽则盟散。但智者亦能从中学得生存之道:既要善用短期合作的东风,又要如琴弦般保持自身韧性。弦可断,琴不毁,恰似参与临时联盟者当守住的底线。
四、范蠡三散:进退之间的生存智慧
当六国盟约彻底破碎时,陶朱公范蠡正在太湖畔经营漆器生意。听闻苏秦最终被刺客所杀,他对着满船货物摇头轻笑:\"昔年我与文种助越灭吴,功成时我见君王眼中已容不下两个功臣。\"
伙计不解:\"东家三次散尽家财,岂非吃亏?\"范蠡指向湖面群鸥:\"你看那鸟儿聚散,何曾有过契约?今日争食时相簇,饱腹后各飞东西——这才是天地间的真盟约。\"说着解开腰间玉佩投入湖中,惊起白鹭无数。
范蠡的\"三聚三散\",正是应对临时联盟的高明策略。他深谙\"盛极必衰\"之理,在联盟鼎盛时便预设退路。如同湖鸥聚散,智者参与利益联盟时,既要把握当下机遇,又要保持随时抽身的清醒。这种\"入局而不迷局\"的智慧,恰如《道德经》所言:\"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五、鬼谷真言:纵横术的千年回响
终南山云雾深处,鬼谷子轻捋白须,对庞涓、孙膑二位弟子道:\"纵横之术,首在'量权'。苏秦错把六国当磐石,却不知诸国如流水——水无常形,利无定主。\"
孙膑转动轮椅,望着山间浮云:\"所以张仪用'连横'破'合纵',实则是让流水顺势而下?\"鬼谷子含笑不语,突然将手中黑白棋子尽数抛向空中。庞涓急忙去接,却见棋子落地时黑白早已混作一团。
鬼谷子的黑白棋局,恰是临时联盟的终极隐喻。参与短期合作如同执棋,既要布局眼前,更要预见棋局变幻。苏秦之败在于将流动的利益视为永恒,而张仪之胜在于顺应利益流动的方向。这启示后人:在临时联盟中,与其强求稳固,不如掌握\"随势而变\"的机巧,正如《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生存法则
千年后,渭水桥头的老渔夫收起渔网,对问路的书生笑道:\"你看这江中鱼群,白日里结队觅食像亲兄弟,夜里却为争食灯笼火自相残杀——当年六国那些事,和这鱼群有什么两样?\"说罢撑船远去,船头悬挂的蓑衣在暮色中摇晃,宛如当年苏秦遗落在函谷关外的破败旌旗。
渔夫的鱼群之喻,道尽临时联盟的本质:因利而聚,利尽而散。但智慧不在于拒绝这类合作,而在如渔夫般看清鱼群动向——既借鱼群之力扩大捕捞,又随时准备在鱼群骚动前收网上岸。这暗合《周易》\"见机而作\"的古老智慧,亦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利益联盟的不二法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