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旋律本地化
太难得了的炎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5章 旋律本地化,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太难得了的炎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胡逸就站在录音棚的玻璃窗前呢,耳机里正放着自己刚弄好的歌曲新版本。他把眼睛一闭,脑海里就出现了那块老远又陌生的地儿——A国的黄昏。那街上飘过来烤面包的香味,还有人们小声唠嗑时那种有点压抑可又特带感情的腔调。
他眼睛一睁,眼神老坚定了。
“这《归途》啊,不能光算是我的归途,得让他们也有共鸣才行。”
助理小声地说:“胡先生,时间差不多了,杰克就给了您十分钟呢。”
胡逸点了点头,拿起U盘就走出录音棚了。外面的阳光晃眼得很,可他心里却清醒得不得了。
系统的提示音还在耳边响着:
【发现国际音乐流媒体平台播放量不涨了,建议调整推广策略】
这可不是个普通的事儿,这是个挑战啊。他的作品在别的国家可火了一阵呢,可到了A国,一直就没什么大动静。高水准的制作、很前卫的编曲、抽象的意象啥的,这些以前让他一下子就出名的东西,在这儿倒像是成了阻碍。
为啥呢?
胡逸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一直到今天上午,他才收到孙女士发来的最新调研报告。
A国的民众啊,就喜欢那种中速节奏的,情绪比较内敛,还带着叙事感的曲风。这和他以前作品的风格相比,那差别可太大了。他以前的歌啊,满满的都是东西,太张扬了,还特别“国际化”,结果就把最基本的文化共鸣给忽略掉了。
“音乐可不是用来输出的,而是一种对话。”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这么着,他就打算亲自重新编一首以前的作品,试着把A国的文化元素加进去。
他挑的是三年前写的一首没什么人知道的歌,叫《归途》。原来那个版本呢,主要是电子音效和自然采样,旋律听起来空灵又缥缈,歌词也是抽象又朦胧的。
但是新版本可就完全不一样喽。他把那些合成器的音色全给删了,改用一把老式的木吉他来贯穿整首曲子,还加进去一段A国传统吟唱式的副歌结构。
歌词呢,引用了一个A国很古老的民间寓言,讲的是一个旅人穿越沙漠,就为了寻找失去的记忆和归属感。
“这首歌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了,而是属于每一个渴望回家的人。”
他都没请编曲师,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弄的,就连录制最后那段吟唱的时候,还专门请了一位A国的老艺人来现场指导发音和语气呢。
到底成果会怎么样呢?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儿。这时候呢,他走进了A国最大的那个公共音乐电台大楼。前台的小姐抬眼瞅了他一下,那眼神里啊,有那么一丝惊讶。
“你是……胡逸?”
他笑着点了点头。
“我预约了十一点跟杰克先生的会谈。”
前台小姐麻溜儿地打了个电话,然后就站起身来,带着他走过长长的走廊。
“杰克先生可忙了,希望你这次带来的东西是真有听头的。”她小声嘀咕着。
胡逸啥也没说,就把手里的U盘轻轻攥紧了。
会议室不大,杰克已经坐在那儿了,手里端着一杯咖啡,皱着眉头在看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呢。
“你知道不?”他眼睛都没抬,就说,“你那歌上周在我们平台的点播率才0.3%,比我们本土的新人都低。”
胡逸坐下来,很平静地讲:“所以我这不是来了嘛。”
杰克这才抬起头,看着这个从东方来的传奇歌王,眼神里有点复杂的东西。
“你想干啥?让我帮你推你的歌?你可知道我每天得听多少所谓的‘国际大牌’来推销他们自己的作品啊?他们个个都说自己独一无二,结果呢?还不都是想靠着流量混进来?”
胡逸也不争辩,直接就把U盘插到桌上音响的接口那儿,然后按下了播放键。第一段里,吉他声轻轻飘了出来,那声音就像风在沙丘上慢慢吹过似的,又有点像晚上妈妈哄咱睡觉时候那种轻轻的说话声。
杰克脸上的表情慢慢就定住了。
第二段开始唱主歌了,歌词讲的是有个旅人出门去旅行,啥都没了,可心里还老惦记着记忆里的老家呢。
到了第三段,那吟唱的声音一出来,就好像从老早以前的历史里头传过来的声音似的,带着岁月的那种感觉,还有民族的感情在里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