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风格可不只一种绿
太难得了的炎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0章 风格可不只一种绿,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太难得了的炎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站到麦克风跟前,小声念了几句词:
“这天儿都变成灰色的了,谁还管呼吸要付出啥代价啊?”
“不说话才是最吓人的武器呢,咱们现在正悄没声儿地被毁掉。”
阿辉听了,头皮直发紧。
这可不是流行音乐该有的样子,不过这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声音。
胡逸慢慢说道:“这首歌叫《沉默的呐喊》,这不是在劝人咋做,而是在控诉呢。”
录音棚里一下子安静了一小会儿。
没人吭声,就只能听见机器运转时那轻微的动静。
但他们心里都明白,这首特别有冲击力的作品,肯定会在环保这个话题上,在社会上引起一阵震动。
天慢慢黑了,录音棚里还亮堂堂的。
胡逸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可脑子里还在琢磨第三首歌的结构呢。
他一闭眼,一个名字就在脑海里冒出来了。有个声音疗愈师,这人可厉害啦。他特会用海浪声啊、雨滴声还有冥想的旋律,能把人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给唤醒呢。
有个叫胡逸的人,他都等不及了,就联系上了这个声音疗愈师,这疗愈师叫林浅。林浅这人可低调了,但在自然音律采集这块特别有天赋。她曾经弄了个三分钟的音轨,是把雨声和海浪声融合在一起的,就靠这个,不知道治好了多少失眠人的夜晚呢。
没一会儿,他俩就在录音棚碰上面了。林浅还带了一整套自己录的自然原声素材,像潮汐拍打礁石那种低沉的声音、晨露滴到苔藓上清脆的响声、风从树林间穿过时那细微的颤动声啥的。每一秒的声音都好像能把人一下子拉到一个离城市的吵闹特别远的地方。
胡逸就对林浅说:“我想让你的声音变成这首歌的呼吸,可不是光当个背景音,而是要成为旋律的一部分呢。”林浅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点头了。她心里明白着呢,这可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音乐创作,这是在试着让心灵产生共鸣啊。
他俩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把冥想的旋律和那些自然采样的声音搅和在一块儿,再配上胡逸自己写的一段歌词。这歌词特别简单,但是特别有劲儿的副歌:“听,我们还未失去……”
等这首歌弄完了,歌词系统就自动开启了一个隐藏的功能,叫【情绪共振评估】。结果呢,《大地呼吸》这曲子的情绪引导指数可不得了,高达91%呢。差不多听个前30秒,人就能放松下来,直接就进入冥想的状态了。
等这首曲子彻底完成的时候啊,录音棚里安静得很,就好像所有人都被它轻柔地给裹住了似的。
阿辉瞅着胡逸,没忍住就问了:“你真觉得音乐能改变这个世界啊?”
胡逸就笑了,眼神还是那么坚定:“我也说不好它能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能肯定,它能改变一个人。每一个被改变的人呢,那可就是这个世界开始改变的起点啊。”
这么着,三首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环保主题曲都做完了。
为了看看大众啥反应,胡逸打算不写自己名字就发布出去。把这几首歌以盲测的方式传到社交平台上,还设了个话题标签叫“#环保音乐新尝试#”。
嘿,还不到24个小时呢,《绿意新生》一下子就上热搜了。它那节奏轻快又特别朗朗上口的旋律,好多网友都拿它当短视频的背景音乐了,播放量都破千万了。
《沉默的呐喊》呢,在音乐圈和评论区可引起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讨论。
有人夸这歌特别犀利,有锋芒。也有人怀疑是不是太沉重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首歌确实把环保这个事儿推到大众眼前了,让大家更多地去反思生态方面的问题了。《大地呼吸》这曲子呢,它传播的速度比不上之前那两首,不过在深夜情感电台还有冥想社区里,就这么静悄悄地火起来了。好多听众都留言说:“头一回感觉环保不是啥累赘,倒像是一种很贴心的陪伴呢。”
胡逸瞧见这些留言,就站在窗边,嘴角微微往上翘了翘。
他把歌词系统的界面打开,就有个提示弹出来了:
“检测到三种风格的环保音乐都已经弄好了,任务进度有更新啦:环保音乐风格拓展计划已经完成了。”
跟着呢,一条新的任务消息冒出来了:
“下一步就是得让公众对环保音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往上提提。任务目标是认知度要到60%以上。”
就在这个当口儿,助理小夏敲了敲门就进来了,递过来一份文件说:“胡先生,李女士刚送过来一份最新的调研报告。”
胡逸接过来,随便翻了几页,眼神就变得越来越严肃了。
首页明晃晃地写着一行字:
“现在公众对环保音乐的认知度才48%。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人都觉得这种音乐‘没什么创意’‘表达方式老套’‘很难让人产生共鸣’。”
他把文件合上,手指头在桌面上轻轻敲着。
看起来啊,真正的难题这才刚开始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