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故人,萧黛玉传,江南布衣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妹妹,这两位是……”

“姐,姐夫,这两位是都是我的师父。这是我的帅哥师父,姓李。这是我的美女师父,和我师伯一样,姓玉。他们上午在侯府救我时,大姐你也见过了,只是当时的情况不便介绍。”

萧玉荷赵若鸿齐齐躬身一礼:“见过师长!”

玉玄机笑笑虚扶了一把。

李太白倒是细细的打量了下赵若鸿,“令尊可是赵思远?”

赵若鸿闻言一惊:“家严名讳正是赵恩远。师长是家严的旧识?”自家父亲交往的人里好像并没有这么一个陌上公子呀。

“我与令尊是同年。二十余年未见了,不想你竟是故人之子。”李大白有点感触。当年,他反出京都,一些交好的同年相继受到牵连,事后李家虽有补救,但一些人或成了偏远之县的父母官,一些人更是看透朝廷,辞官隐逸书馆田庄,留京者并不多。不想今日就碰到一个。

“您是……您是李翰林李探花?”

李太白三字在京都虽说是一忌,但随着时间渐渐淡化,又因着一座藏满奇石的“爱白园”,终究还是没被遗忘,慢慢又被人提起。

特别是一到春闱,状元游街之时,老人们就会提起当年李探花骑的马被鲜花和锦帕荷包掷碍寸步难行的趣事。而赵若鸿也时常私下里和他提及他们那科的三鼎甲只有一人名副其实,那就是榜眼。那确确实实是第二名的成绩,而状元和探花,不管是考官还是世人,都认为应该对调过来。后来有好事者流出二人的考卷,导致状元直接请辞翰林,皇帝为弥补李探花,又添了李太白为翰林。这就是李太白明明只是一个探花,却被人称李翰林的原因。

而赵若鸿的父亲赵思远正是当年的榜眼!父亲每次说起这个小他十几岁的同年时,都会说一句“耻居状元后,愧在探花前”。因着这句话,赵思远的仕途还受过不少坎坷。眼前之人年岁比父亲小,又是个陌上公子,那就只能是当年号称“卫玠再世”的李翰林李探花了。

“探花是我之耻,以后莫要再如此称呼。”李探花这三个字确实是李太白一生之耻,明明是殿试第一,却因着年纪和一个不着调的恋爱脑,生生状元成了探花。所以当年熟悉的人都称他为李翰林,鲜有人叫他李探花。只有那个不着调的女人,一次次称他为李探花。

探花探花,你即便是花,也是一朵臭牡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阴盛阳衰?关我一个炉鼎什么事

兄弟别回头我是捣蛋猫

秦时:我也成了迷人的老祖宗

枫吹云落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何以慕

收手吧!哥布林都快灭绝了

隔夜柠檬茶

都市之苟成仙界大佬

青山笑

秦淮绝恋

我是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