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吴保安大喜,带着这四百匹绢,加上之前存放在府库的七百匹,一共一千一百匹,骑着马直奔南蛮边界。他找到一个熟悉南蛮情况的人,让对方帮忙去南蛮传话,并把剩下的一百匹绢全部作为活动经费,只求能把郭仲翔赎回来,便心满意足了。

再说郭仲翔在乌罗手下时,乌罗指望能从他身上拿到高额赎金,一开始对他还不错,饮食不缺。可过了一年多,还不见有人来赎,乌罗就不高兴了,开始减少他的饮食,每天只给他一顿饭,还让他去照看战象。郭仲翔难以忍受这样的生活,思乡心切,趁着乌罗外出打猎,撒腿就往北跑。但南蛮地区山路险峻,他跑了一天一夜,脚底都磨破了,就被一起看象的蛮子追了回去。

乌罗大怒,把他转卖给南洞主新丁蛮为奴,这里离乌罗的部落有二百里远。新丁蛮性情凶狠,郭仲翔稍有差池,就会被他用皮鞭抽打,打得他背上青一块紫一块,这样的情况发生过不止一次。郭仲翔实在受不了,又找机会逃跑,可因为不熟悉路,在山坳里转来转去,又被本洞的蛮子抓住,献给了新丁蛮。新丁蛮不要他了,又把他卖到更南方的一个部落。

这个部落的洞主叫菩萨蛮,更是厉害。他知道郭仲翔屡次逃跑,就找来两片五六尺长、三四寸厚的木板,让郭仲翔把双脚立在木板上,然后用铁钉穿过他的脚面,钉进木板里,让他平时带着这两块木板行动。晚上就把他关进土洞,洞口用厚木板门盖住,本洞的蛮子就睡在板上看守,让他丝毫动弹不得。郭仲翔的双脚被钉的地方,常常流脓流血,简直就像在地狱里受罪一样。

这时,那个熟悉南蛮情况的人带着吴保安的口信来见乌罗,说了赎郭仲翔的事。乌罗得知绢匹凑足了一千匹,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去南洞赎回郭仲翔。南洞主新丁蛮又带着人到菩萨蛮的洞中,交割了赎金,把郭仲翔脚上钉着的木板用铁钳取下。由于钉头在肉里太久,脓水干了之后和肉长在一起,现在重新取出来,疼痛比刚钉进去时更难以忍受,郭仲翔顿时血流满地,昏死过去,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他寸步难行,只好被装在皮袋里,由两个蛮子抬着,送到乌罗的营帐。

乌罗收齐了绢匹,不管郭仲翔的死活,把他交给那个熟蛮,转送给吴保安。吴保安见到郭仲翔,就像见到了亲骨肉。这两个朋友,直到今天才真正见面。他们来不及说话,只是互相看着对方,然后抱头痛哭,都怀疑自己是在梦中相见。郭仲翔对吴保安的感激之情,自然不必多说。

吴保安见郭仲翔形容憔悴,半人半鬼,双脚又动弹不得,心中十分凄惨。他把马让给郭仲翔骑,自己步行跟在后面,一起回到姚州城内,向杨安居都督复命。原来杨安居曾在郭元振门下做幕僚,和郭仲翔虽然没见过面,但也算世交;而且他是个正人君子,不会因为对方的生死存亡而改变态度。杨安居一见到郭仲翔,非常高兴,让他洗漱干净,换上新衣,又找来随军医生为他医治脚上的伤口,用好酒好饭招待他调养身体。不到一个月,郭仲翔就恢复如初了。

吴保安从南蛮边界回来后,才到普棚驿和妻儿相见。当初分别时,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如今已经十一岁了。想到光阴飞逝,吴保安心中不免伤感。杨安居因为吴保安重情重义,对他十分敬重,还经常向别人夸奖吴保安,又写信给长安的亲友,称赞他舍弃家人赎回朋友的事迹。杨安居还赠送了丰厚的钱粮,送他去京城补任官职。姚州的官员们见都督如此看重吴保安,也都纷纷厚赠。

郭仲翔则被留下来担任都督府判官。吴保安把众人赠送的财物,分出一半给郭仲翔,让他留下使用。郭仲翔再三推辞,吴保安却坚持要给,郭仲翔只好收下。吴保安谢过杨都督,带着家小前往长安。郭仲翔一直把他们送到姚州边界外,两人才痛哭着分别。

吴保安把家小留在遂州,自己单身前往京城,被升任为嘉州彭山丞。嘉州仍在西蜀地区,接家人过去也方便,吴保安满心欢喜地去赴任了。

再说郭仲翔在南蛮待的时间久了,熟知当地的情况。他知道南蛮的妇女有不少容貌出众,而且价格比男子还低。郭仲翔在任一年间,陆续派人到南蛮部落购买了十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亲自教她们歌舞,给她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精美的饰品,献给杨安居,以报答他的恩德。

杨安居笑着说:“我看重你的高义,所以乐意成全你的美事。要是提到报答,你这不是把我当成市井之人了吗?”郭仲翔说:“承蒙您的仁德,我才得以重生,特意找来这些女子献给您,以表我的心意。您要是拒绝,我死也不能瞑目!”杨安居见他如此诚恳,便说:“我有个小女儿,最是疼爱,勉强收下一个女子给她作伴,其他的我就不敢接受了。”郭仲翔把剩下的九个女子,送给了杨安居帐下的九个心腹将领,以此彰显杨安居的德行。

当时朝廷正在追念代国公郭震的军功,打算录用他的子侄。杨安居上奏朝廷:“已故宰相郭震的嫡侄郭仲翔,当初曾向李蒙进谏,预先判断出战争的胜负;后来又陷身南蛮部落,始终坚守气节。十年后才重返故乡,又在幕府中效力一年。他既可以凭借祖上的荫庇,也应当因为功绩得到酬赏。”于是,郭仲翔被授予蔚州录事参军的职位。

从离家到现在,郭仲翔一共在外十五年了。他的父亲和妻子在家中听说他陷在南蛮,音信全无,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突然收到他的亲笔家书,让他们到蔚州任所团聚,全家人都欣喜若狂。郭仲翔在蔚州做官两年,政绩显着,声誉很好,又被升迁为代州户曹参军。又过了一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郭仲翔扶着灵柩回到河北老家。

丧葬完毕后,郭仲翔忽然感叹道:“我全靠吴公赎我,才得以存活。此前因为老父亲健在,我一心想着奉养他,没来得及报答吴公的恩情。如今父亲的丧期已满,我怎能把恩人抛在脑后呢?”他打听到吴保安还在外地做官,没有回来,就亲自前往嘉州彭山县看望他。

没想到吴保安任期满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前往京城听候新的调遣,便留在彭山居住。六年前,他和妻子不幸染上疫病,双双离世,被安葬在黄龙寺后的空地上。他们的儿子吴天佑从小受母亲教导,读书识字,长大后就在本县以教书为生。

郭仲翔一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不已,当即穿上丧服,腰系麻绳,手持丧杖,徒步走到黄龙寺。在吴保安夫妇的坟前,他放声痛哭,按照礼节进行祭奠。祭奠完毕后,郭仲翔找到吴天佑,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给他穿上,称呼他为弟弟,并与他商议迁葬父母的事情。郭仲翔还写了一篇祭文,告慰吴保安的在天之灵。随后,他挖开土堆,只见里面只剩下两具枯骨。郭仲翔见状,再次痛哭不止,旁观的人也都为之落泪。

郭仲翔提前准备了两个丝袋,用来装吴保安夫妇的骸骨。他担心下葬时弄混,便在每根骨头的关节处用墨做好标记,装入丝袋后,再一同放进一个竹笼里,准备亲自背着走。吴天佑觉得这是自己父母的骸骨,理应由自己来背,便要抢夺竹笼。郭仲翔坚决不肯放手,哭着说:“永固兄为了我奔波十年,如今我暂时为他背负骸骨,只是想略尽心意罢了。”

一路上,郭仲翔一边走一边哭。每到旅店,他都会把竹笼放在上座,摆上酒饭祭奠一番后,才和吴天佑一起吃饭。晚上也一定要安置好竹笼,才敢睡觉。从嘉州到魏郡,路途有数千里之遥,郭仲翔全程步行。他的双脚曾被钉在木板上,虽然伤口愈合了,但血脉终究受到损伤。一连走了几天,脚面就变得紫肿起来,里面疼痛难忍,渐渐走不动了。但他执意不肯让别人帮忙,咬牙坚持前行。

郭仲翔心想:“前路还这么长,这可怎么办?”当晚在旅店住下后,他在竹笼前摆上酒饭,含泪拜了又拜,虔诚地祈祷:“希望吴永固夫妇的在天之灵显灵,保佑我脚伤立刻痊愈,走路方便,早日到达武阳,安排好安葬事宜。”吴天佑也在一旁跟着拜祷。第二天起身时,郭仲翔竟觉得双脚轻快灵便,一直走到武阳县,都没有再感到疼痛。这既是上天保佑善良之人,也是吴保安的在天之灵护佑的结果。

回到家后,郭仲翔便让吴天佑和自己住在一起。他打扫中堂,设立吴保安夫妇的神位,又购置寿衣、棺材,重新为他们入殓。郭仲翔自己披麻戴孝,和吴天佑一起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人。他雇来工匠建造坟墓,所有的丧葬用具都按照安葬自己父亲时的规格置办。还立了一块石碑,详细记载吴保安舍弃家人赎回自己的事迹,让过往读碑的人都能了解他的善举。

此后,郭仲翔又和吴天佑在墓旁搭建草庐,守墓一年。这一年里,郭仲翔教导吴天佑学习经书,帮助他精通学问,为日后出仕做准备。守墓期满后,郭仲翔要去长安补任官职,考虑到吴天佑孤身一人且尚未娶妻,便在宗族中挑选了一位贤德的侄女,为他安排婚事,还把东边的宅院分给他居住。同时,郭仲翔将自己一半的家产分给吴天佑,让他能够安心生活。这正是“昔年为友抛妻子,今日孤儿转受恩。正是投瓜还得报,善人不负善心人”。

郭仲翔守孝期满后,前往京城补任岚州长史,又被加封为朝散大夫。但他心中始终思念着吴保安,于是向朝廷上疏,大致内容是:“臣听说,对善行进行褒奖是国家的典章制度,对恩情予以报答是普通人应有的道义。臣之前跟随已故姚州都督李蒙抵御蛮寇,首战告捷。臣认为深入敌境不妥,应当谨慎行事,然而主帅没有听从,导致全军覆没。臣作为中原世家子弟,陷入绝境。蛮贼贪图利益,要求用绢帛赎回俘虏,因为臣是宰相的侄儿,竟索要千匹之多。而臣家乡远在万里之外,无法传递消息。十年间,臣受尽艰苦,身体饱受折磨,没有一刻不盼望着能回家。虽有苏武牧羊之志,却无鸿雁传书之期。

恰逢遂州方义尉吴保安来到姚州,他与臣虽为同乡,却从未谋面,只因意气相投,便设法赎回臣。他想尽办法,撇下家人多年,以致形容憔悴,妻子儿女饱受饥寒。是他将臣从垂死边缘拯救出来,给了臣重生的机会。大恩尚未报答,他却不幸离世。如今臣有幸为官,而吴保安的儿子吴天佑却生活贫苦,臣深感惭愧。况且吴天佑年轻有为,学识深厚,足以担当官职。臣愿将自己的官职让给吴天佑,这样既能彰显国家劝善的典章,又能成全臣报恩的道义,一举两得。臣甘愿退居闲职,此生无憾。冒昧上书,恳请陛下恩准。”

当时是天宝十二年,奏疏呈上后,交由礼部详细商议。这件事轰动了满朝官员,大家都感叹:“虽然吴保安先施恩于人,但郭仲翔这份义气也十分难得,真不愧是生死之交!”礼部为此上奏,盛赞郭仲翔的品德,建议“应当破格应允他的请求,以激励社会风气。吴天佑可先试任谷县尉,郭仲翔保留原官职”。谷县与岚州相邻,这样安排能让他们朝夕相见,以慰藉彼此的情感,这也是礼部官员的用心之处。朝廷批准了这一建议,郭仲翔领取了任命吴天佑的委任状,谢恩后离开京城,回到武阳县,将委任状交给吴天佑。

随后,郭仲翔备下祭品,拜祭两家的坟墓,又选了个吉日,两家眷属一同启程,前往西京赴任。

当时,这件事被传为奇谈,远近皆知。人们都说吴保安和郭仲翔之间的情谊,即使是古代的管仲与鲍叔牙、羊角哀与左伯桃,也比不上。后来,郭仲翔在岚州、吴天佑在谷县任职期间,都颇有政绩,各自得到升迁。岚州百姓为了追念他们的事迹,修建了“双义祠”,供奉吴保安和郭仲翔。乡里人但凡有约定誓言,都会到庙中祷告,祠中的香火至今从未断绝。正如诗中所写:“频频握手未为亲,临难方知意气真。试看郭吴真义气,原非平日结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

斩神: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

妮妮铁锤

傲娇女神爱上我

爱吃荞麦面扒糕的沐紫

巫界征途

北辰之影

腰吻!错撩太子爷,日日火葬场

九月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