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闹不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2章 困住刘备的办法,三国之风起扬州,兜兜闹不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残阳如血,映照着洛阳城头新换的旗帜。赵云站在城楼上,银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他手按剑柄,望着城内尚未熄灭的余烬,眉头微蹙。
\"报——\"一名斥候快步跑上城楼,单膝跪地,\"将军,城内已全部搜查完毕,刘备军确实已经全部撤离。粮仓和武库被焚毁,只抢救出少量物资。\"
赵云微微点头:\"百姓伤亡如何?\"
\"回将军,刘备军撤离前并未扰民,只是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粮草和兵器。百姓们大多闭门不出,城中秩序尚好。\"
\"传令下去,严明军纪,不得扰民。违令者,斩!\"赵云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副将邓芝走上前来:\"子龙将军,函谷关方向已派先锋部队前去查探,尚未发现刘备军踪迹。看来他们确实退往潼关了。\"
赵云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是潼关的方向:\"刘备退得如此干脆,倒是出乎意料。传我将令,第一营、第二营留守洛阳,修缮城防;第三营随我前往函谷关探查情报;第四、第五营分驻伊阙、大谷二关,确保洛阳外围安全。\"
\"诺!\"邓芝领命而去。
当夜,赵云在临时帅帐中写好了军报,命快马加急送往许都。他沉思片刻,又添了几笔:\"...刘备虽败,然其主力尚存,尤以西凉铁骑为甚。今退守潼关,据险而守,恐非短期可图。末将以为,当先固洛阳,再图进取...\"
三日后,陈留,张固府邸。
\"好!子龙果然不负所托!\"张固拍案而起,手中军报微微颤动。这位年近四十的枭雄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洛阳既下,中原门户已开!\"
堂下谋士郭嘉轻咳一声,苍白的面容上浮现一丝忧虑:\"主公,赵云将军信中提及刘备退守潼关,此事不可小觑。潼关天险,易守难攻,若刘备据险而守,恐成心腹大患。\"
张固不以为意:\"奉孝多虑了。刘备新败,士气低落,我军挟大胜之威,一鼓作气拿下潼关有何难处?\"
\"主公,\"另一位谋士贾诩拱手道,\"刘备虽败,但其麾下庞统、诸葛瑾皆智谋之士,关羽、张飞更是万人敌。今退守潼关,必有所图。贸然进攻,恐中其计。\"
郭嘉微微点头,继续道:\"更重要的是,刘备在汉中仍有根基。若我军主力攻打潼关,其或从武关出兵,断我后路。\"
\"武关?\"张固眉头一皱,走到悬挂的地图前,\"你是说这里?\"
郭嘉起身,指着地图上武关的位置:\"正是。武关南通汉中,东连南阳,乃连接关中和荆襄之要道。昔日高祖入关中,即取道武关。今刘备据潼关而守,必思夺取武关,以通汉中。\"
张固沉思片刻,突然转身:\"寇封不是在那里驻守吗?\"
\"正是。\"郭嘉点头,\"然寇将军年轻,麾下仅一万兵马。若刘备遣大将攻关,恐难久守。\"
贾诩补充道:\"更令人担忧的是,武关若失,则南阳危矣。南阳乃我军粮草重地,一旦有失,前线大军将陷入绝境。\"
张固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他来回踱步,铠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堂下众谋士静默不语,等待主公决断。
\"报——\"一名侍卫快步走入,\"启禀主公,徐晃将军求见。\"
张固眼前一亮:\"快请!\"
不多时,徐晃大步走入,抱拳行礼:\"主公,末将奉命平定战场叛乱,收拢逃兵!现已功成归来!\"
张固大喜:\"公明来得正好!\"他简要说明了当前形势和谋士们的担忧。
徐晃听完,毫不犹豫道:\"主公若忧武关,末将愿率精兵前往增援!\"
郭嘉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徐将军勇冠三军,若由他镇守武关,必可万无一失。\"
张固拍板:\"好!公明,着你即日点齐两万精兵,星夜赶往武关。到达后,全权负责武关防务,务必确保关隘安全!\"
\"末将遵命!\"徐晃抱拳领命,转身大步离去。
郭嘉又建议道:\"主公,可同时传令赵云将军,命其加强洛阳西面防御,与武关形成犄角之势。如此,纵刘备有通天之能,日后也难有作为,只能固守一隅之地。等咱们拿下曹操,刘备早晚必败。\"
张固点头称善,立即命人起草军令。
当夜,张固独自在书房研究地图。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手指从洛阳划到潼关,又从潼关划到武关,眉头越皱越紧。
\"主公还未休息?\"郭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奉孝啊,进来吧。\"张固头也不抬,\"我在想,刘备为何如此干脆地放弃洛阳?以他的性格,不该如此轻易认输。\"
郭嘉轻摇羽扇:\"这正是刘备高明之处。明知不可为而不为,保存实力以待时机。主公不可因其败退而轻视之。\"
张固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只是眼看大业将成,难免心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