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小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王不欺牧人,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呆小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段煨郑重接过虎符:\"臣领命!\"

这时张既突然躬身:\"启禀大王,太常一职空缺已久,臣欲举荐蔡邕蔡伯喈。\"

魏武眼中精光一闪:\"蔡君来凉州了?他可曾携家眷同行?吕布...是否随行?\"

张既答道:\"蔡君举家迁至凉州前日便抵达,吕布亦随侍在侧。看情形是打算长居于此。\"

魏武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道:\"明日朝会,宣他二人觐见。\"

待二人退下,魏武独坐案前,手指轻抚地图上洛阳的位置。

他从一旁的竹简堆中抽出一块素帛,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黑冰台密报。

帛书上详细记载着蔡邕入城时的情形:

\"三月廿二,蔡邕携家眷十二口、仆从三十余人自东门入。其女蔡琰乘青帷马车,怀抱焦尾琴,吕布随侍左右……\"

魏武的目光在\"蔡邕与张既夜谈至子时,言及洛阳将乱,欲托庇于凉州\"这一行字上停留许久,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随手将素帛置于烛火之上,看着跳动的火舌将密报吞噬殆尽。

\"张德容,果然未负孤望。\"魏武轻声自语,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

……

翌日清晨,凉昌宫钟鼓齐鸣。

文武百官分列大殿两侧,魏武端坐王座,冕旒下的目光如炬。

宦官哈达高声宣唱:\"宣蔡邕、吕布进殿——\"

殿门缓缓开启,两道身影一前一后步入大殿。

二人行至殿中,蔡邕广袖一展,行了一个标准的儒礼:\"陈留郡圉县人,蔡邕,蔡伯喈,拜见大王!\"

吕布则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如洪钟:\"五原郡九原人,吕布,吕奉先,拜见大王!\"

魏武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却不失威严:\"二位免礼。来人,给蔡君赐座。\"

宦官哈达立即搬来一张雕花胡床,蔡邕连忙拱手:\"老臣谢大王恩典。\"他轻撩衣袍端坐。

魏武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蔡邕:\"蔡君乃当世大儒,今日既至凉州,孤欲请教一二。

司徒举荐你为太常,此职掌礼仪祭祀,关乎国体。不知蔡君以为,当今天下礼崩乐坏,当以何者为先?\"

蔡邕轻抚长须,声音清朗:\"回大王,礼之本在于正名。昔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今欲重整礼制,当先定君臣之位,明尊卑之序。凉州虽地处西陲,然大王以仁义治世,正可由此着手,重建周礼之制,使各族各安其分。\"

魏武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问道:\"若依周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山川。今孤为凉王,当以何礼祭祀为妥?\"

蔡邕略一沉吟,从容答道:\"《礼记》有云:'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凉州境内祁连巍峨,黄河奔流,大王可依古制,春祭祁连以祈丰年,秋祀黄河以报功成。

如此既合古礼,又安民心。\"

魏武眉头微蹙,抛出关键一问:\"然羌人与汉人礼法迥异,此事当如何调和?\"

蔡邕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周易》云'天下同归而殊途'。羌人以白石为神,祭以青稞酒;汉人尊天地,祀以三牲。此乃风俗之异,非高下之分。

昔大禹治水,尚知'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因地制宜。今大王统御羌汉,当允其各依本俗祭祀,如此方显包容之量。\"

魏武眼中精光闪动,继续追问:\"孤为凉王,既治羌又治汉,当以何种礼仪自处?\"

蔡邕整了整衣冠,正色道:\"大王乃汉室藩王,当以汉礼为主,羌礼为辅。譬如祭祀,可先依周礼行三献之仪,再按羌俗献青稞酒、系彩幡。

如此既明正统,又显亲民。\"他顿了顿,\"昔周公制礼作乐,亦采四方之风。今凉州各族杂处,正可'采风问俗',创制新礼。\"

殿中众臣闻言,纷纷点头称善。

张既适时出列,朗声道:\"大王,蔡君学贯古今,通达权变,正合太常之职。臣请以蔡邕为太常,主理凉国礼制。\"

杨阜紧接着奏道:\"臣附议!蔡公之议,既尊王道,又顺民情,实乃治国良策。\"

成公英、卢洪等重臣也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魏武环视群臣,见众人心服,这才满意地点头:\"善!即日起,拜蔡邕为太常,总领凉国礼乐教化。另赐府邸一座,帛百匹,金五十斤。\"

蔡邕连忙起身,行大礼拜谢:\"老臣必竭尽所能,助大王成教化之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宝可梦:从丰源开始杀,毫无遗憾

刘知兵

离婚协议撕三次,带崽二婚他哭崩了

席宝贝

穿越星际开直播,榜一大哥轮番宠

陶陶都很甜

从暗恋到撩夫,清冷校花不装了

是菜菜呀

千金归来:装绿茶,谁不会似的

沐子舟

杀敌爆修炼时间,武力狂飙

半生梦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