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入县学
蒿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入县学,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蒿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说帮他洗衣做饭,至少能帮他端茶送水、整理书籍、打扫卫生啥的。
再则,有了书童,下次他再去参加科举,爹和二哥也不用再跟着去照顾他。
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好,宋应知当即决定明天下课后就去牙行买个书童。
然而,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
隔日一早,宋应明去学堂上课时,看着手中的课表,陷入深思……
过去十年,他只在私塾跟着夫子们念活书,每日教学也只在早上。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官学,除了最基本的儒家教学以外,课表上还安排了历史、律法、以及“六艺”等课程。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宋应知每日早上的课主要为儒学、史书、北夏律法等。
下午的课业则为六艺,一天的行程可谓是安排的满满当当,五日一休沐。
也就是说,他每隔五天才能出去一次?
一瞬间,宋应知有了现代教学的感觉,看来,找书童的事只能等休沐日再说了。
早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四书里的《大学》,授课的教谕姓唐,唐教谕的教学方式完全是公事公办,他不在乎有没有学子在听,也不在乎学子听懂没,只偶尔,会停顿下来抽问一两个人。
即便那人答不上来,他也不会有任何斥责,只是淡淡地让其坐下,继续自顾自地讲下去。
对此,宋应知心里早已有了准备,在唐教谕讲课时,他专心致志的做着笔记,只等回宿舍后再慢慢看。
课堂上的学子很少,只有七八个人,年岁大不了他几岁,然而,从宋应知进来后,一直没见过几人之间有过任何交流。
好不容易熬到午时下课,宋应知正准备整理笔记,终于听到旁边有人说话了。
只听两个学子小声交谈 :“唉,这唐教谕的课真没意思,每次都一样,讲得干巴巴的,毫无新意、无聊至极!”
“是啊,我都快听不进去了,要不是为了完成学业,谁愿意在这儿遭罪啊。”
一名学子小声抱怨,虽说这县学不会强行留人,但只要入了县学,就得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门课业!
否则一旦教谕告到山长那里,再被县令知道,记上一笔,这辈子算是到头了。
这是不敬师长的大罪啊!
“你看,今日又来了一位倒霉蛋!”只见其中一位秀才指着宋应知,小声嘟囔。
“谁说不是呢!进来之前,谁都觉得这县学好,进来以后才知其中之苦,这以后啊!有得罪受咯!……好在啊我马上就要走了!”
另外一位学子说着说着,竟笑了起来,“等过完这个月,我就要回家成亲了,以后就不来县学了。”
“是嘛!那先恭喜江兄了!”
“哈哈哈……到时候,木兄可要记得来吃喜酒!”
“一定!一定……”
二人聊着,渐行渐远,直到听不见声音,宋应知才继续整理笔记。
既来之,则安之。
他并不在意其他学子的看法,在他看来,唐教谕的教谕方式,与后世很多大学教授类似。
比这更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他都听过,很是习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