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3章 危机并存09,日记:系统,徐氏三千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就是这玩意我是第一个碰上的,之前都是大杂烩,大家虽然打的都很艰难,但是农场主确实从来没有出现过。有什么特点我是一点都不清楚,第二,就是这玩意,血高,防厚,移速快,虽然攻击力不高,但是人家也不是用攻击来打输出的。
这家伙有个技能,不用耗蓝,但是需要消耗金币,花费士兵两倍的价格策反一名士兵。让我在猝不及防之下,一下子损失了十个弓兵,要不是城墙上只能站十个,死的更多,都是被自己的箭塔打死的。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城墙,步兵作为吸引仇恨的肉盾,被对面策反了,帮助他去攻击基地,有几个基地能扛得住这种摧残。
所以对付他没有别的办法,就是拼兵营出兵,他带的钱是有限的,只有四万个金币,只要你能有两万金币的存款,基本就能打败他。但是这么打下去肯定是两败俱伤,因为他身上的存款,就是把他杀死之后的奖励,对拼下来,就等于自己损失了两万金币,然后啥也没有得到。至于有没有那么多钱,基本不用多想,要碰到他,可不是十五轮结束的人能想的。最少得打一百轮,而且得打掉几十个福利怪才有可能,就算手里没有足够的现金,也可以暂时卖塔嘛,系统八折回收。
不过并不算亏,因为只要把他拼掉,就能拿到关卡奖励,奖励那是异常丰厚啊。第一个就是可以获得他的农牧场,这是一个两千平方公里的农牧场,其中可耕地面积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亩,怪不得能养那么多怪物呢,要知道我们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友谊农场都没有这个数据高。不过这个农场是提现到现实世界的,作为一个板块,直接拼接到生存圈外面,同样的整个生存圈也会外扩。
只不过我能感觉的出来,这就是直接占用的海洋面积,在内陆增加这么一块面积,然后把安全区往外挤了一点,这要是发展下去,弄不巧,我们和小鬼子就成为陆上邻国了,到时候,大家就可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了。只不过这个农牧场似乎是专款专用,不能用来干别的。理论上,等我游戏失败了,出去,就可以去里面养老了。
但是我又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要这玩意没用,又不能带走,所以就送给国家了,至于他们把这块地称作薛叶友谊农场,我也无所谓,只能说终于交流上了,他们也没有对我是怎么来的刨根问底。由于我感觉他们大家都把游戏玩错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先不要着急把积分兑换了,攒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有别的惊喜,否则这个游戏没有存在的意义,毕竟我也是特殊情况,别人不太可能召唤到像我一样的人。
不听我也无所谓,反正这不是我的世界。对于这一点他们倒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反正他们也不怎么需要积分,所以存着吧。每打一关,都有积分入账,只是多少的问题。游戏系统的外接显示系统上,有一个可以拉到底的兑换菜单,大家研究了很多年了,也没有发生变化过,所以,大家的积分一般都是,玩家个人小头,国家拿大头,然后各自兑换相应的物资。这个全世界八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只是分配比例略有不同而已。
至于存着,谁也没有想过。看到我这种情况之后,很多人,也都有了要存款的意识,但是能不能存住,我很怀疑,吃惯了松露鹅肝的嘴,你让他们回去吃面包牛奶,他们不一定能接受。
既然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那么他们也不能白拿我东西,所以他们就拿了一些技术来和我交换,比如,射线发电技术,这玩意在太空中,效率可比太阳能帆板高多了,用在空间站,飞船,卫星之类的东西上,用处那可就大了去了,别的不说,这玩意要是多安几片,发电量,估计就能支持从太空往地球发射激光或者等离子射流了。威力不好说,但是吓人啊。甚至从太空中对某一地区进行全频段干扰,电磁压制,也不是不行。
还有,利用空气和水制造食物的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在充足的电力供应下,实现低消耗的自给自足了。植物特化定向组织培养,这是个育种的新方向,拿到之后,我立马传给上个世界的孙莲了,毕竟那也是我,我还能指挥她的行动呢。高能海水制钾技术,这也是个大杀器,我们是个贫钾国,每年钾肥都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主要进口对象就是加麻大和大毛,但是这俩玩意不怎么老实,价格忽高忽低的。
在氮和磷都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钾肥反而成了卡脖子的一环,所以在我印象里,我自己所在的世界,一方面是自行海外布局,另一方面,就是发展海水制钾。但是前者受制于国际形势,后者受制于技术,发展的都不咋地。但是这种技术,在极端需要下,发展的速度特别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他们给我分享的时候,也没有藏着掖着的,连一些实验室数据都给我分享了。继续扔给孙莲,哪怕是硬堆,我也得堆出一个现代农圣出来。
毕竟还有成套的植物工厂技术呢,这个技术,这边可就太成熟了,现在大家搞研究还以下田为荣,等过几年,技术成熟了,搞农业研究的,没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植物工厂,你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毕竟一年一熟的小麦到了植物工厂里面,一般都在八十天到一百天左右,水稻也一样,一年四熟到一年五熟,大幅缩短育种时间,而且还更好的控制变量。
除了这些技术,我还拿到了一份化学药物及生物药物,在传统医学中的配伍应用指南。说白了,就是研究所有西药的冷热寒凉属性,加入到中医行业中来。这个玩意我研究过,甚至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但是碍于社会发展速度,以及没有国家层面的配合,效果一般,现在,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下,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