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库擦一声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5章 库擦一声,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搬迁的工作之所以能这么顺利,一边是区里街道办和派所帮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边儿主要都是住的单位职工。
人行和农行两个家属院儿就三百多户,学校那边有四十几户,一下子就去了一大半。
胡同里杂院儿有七十来户,还有几个独门独院的人家。
单位职工是最好拿捏的人群,尤其是这种带着行政行为的事情,直接联系单位通知一声就解决了,需要谈的就是什么时候搬家。
杂院儿那边虽然不如单位职工这么好拿,但是难度也不大。
这年头住杂院儿的人家都巴不得能早点离开这破地儿,就没有一个会有什么留恋的,无外乎也就是房子给在哪给多大的问题。
到是人家独门独院儿,这会儿能住在这样房子里的都不是一般人,多少都是有点钱的主,官面上也有人头。
不过也要分是什么事儿,一听说要建的是监委大楼也都挺痛快的,但是人家毕竟是独门独户的院子,补偿什么的还是要谈一谈。
就这么一边搬着一边谈着,这才几天儿的功夫,农行职工都搬完了。
从小二十年的筒子楼搬去宽敞明亮的电梯房,还都挺高兴的,居住条件确实是完全改善了,位置在这个前提下也没那么重要了。
再说补给他们的房子也不偏,就在二环边上。
当然了,肯定是不能和这地方比,这得算是全国的最中心了,距离最高权力机构不到二十米,还是杂院儿,去哪说理去?
“铁军,现在咱们有这么个问题,”
负责设计图的董工拿着张地块草图铺在张铁军面前指给他看:“这是学校,这是电力,这是两条马路。
马路是肯定不能给人家断了的,咱们干市里也不能干。
现在咱们搬迁的是这一片儿,从这儿到这儿,”他拿笔在图纸上勾勒:“现在这一片儿是没什么问题了,挺痛快的。”
“但是吧,这儿。”他拿笔在北面最大那块地上点了点:“这里面一共一千四百六十二户,都是五六七八口人住二十平米。
其他边上这些做买卖的还有搭建房到是不用管,通知一声让他们自己限期搬离就得。”
“人也有三口人住十平米的。”边上员工插嘴。
张铁军就感觉脑袋里库擦一声,愣了一会儿:“这,这里还有?这么多?不是说平地吗?”
“昂,一千四百多户,还有好几十家单位,单位咱先不说,上班的咱也先不说,孩子都在这边上上学呢。
小学初中还能转学,但是要交赞助费。
这还是好的,高中你让人怎么转?学校能转教委能不能让转?这事儿咱们谁管哪?”
“不转呢?”
“那就得看给人挪哪地儿了,远了肯定,我感觉不大行,那孩子来回上学怎么折腾啊?夏天还好,冬天擎遭罪了得。”
“咱们那边的房子还够不?”
“不大咋够,这都小五百户了,咱二环里一共也没建多少啊。要不再来几片儿?”
张铁军摇了摇头,别说二环里不要继续建楼这事儿是他提出来的,就算建也来不及呀,拿气儿吹啊?
主要是考虑的也多。
就像董工说的,上班和上学的远了通勤太遭罪了,明明人家在这住的好好的,把人家呱叽往三环外一扔不管了?
那是区政府干的事儿,他这边真干不出来。
原来历史上建大剧院的时候,那是九八年了,这一片儿的人家直接打包都给扔去了三环外。
三环外其实都是周转房改小区,边上全是菜地荒围子野湖,生活不便交通也不便,那真是出了城了,再回来得叫进城。
好家伙,上个班上个学一天要来回折腾几十里地,拢共两趟公交车。
说句良心话,这事儿办的真不咋地,合着这些人他自己是不用这么折腾。
不过你要是拿三环外和给扔到望京花家地的那些家庭比,那花家地的要更惨一点儿,那边已经不能叫出城,得叫出市了。
“我想想吧,你先说你的想法。”张铁军有点头疼:“不是说原来选好地址就迁了的吗?说几通都给做了的呀。
我那天就绕了一圈儿都没往里面进。”
“是,原来那个时候确实是迁了一些,也通了,但是后来这不是,拖了这么多年吗?后面慢慢又住进来人了。
这都小四十年了呀,可能就那么空着不?”
张铁军感觉自己让涛哥给坑了,还是好大好大的一个坑。脑瓜仁嗡嗡的。
“你先说说你的意思吧。”
“我的意思是这样,”董工换了根红色的笔:“这不是必须保留两条马路嘛,这么一弄,咱们这地形就给割散了。
一大两小,这两小还是特么不规则的,中间大小头带拐弯,下一片儿这都零碎了。
我琢磨着,咱们能不能去和学校这边谈谈,咱们给他搬过来搬到电力后面这一块,凑个方方正正的。”
他用红笔在图上画了一下:“你看,这一块全给学校,操场,教学楼,宿舍楼,这地方比他们现在的还大。
然后这边整个就和咱们没关系了,在西头就能凑出来一块整地,能有二十五亩左右。
我感觉这么套一个双四合就合适了,你看呢?”他勾出来楼的轮廓,看了看张铁军:“然后骑街过来,和这边接上。
中间这一条做一大两小三个套院,……最上面这一大块就不用说了,这块怎么划都行,原来的想法就行。”
张铁军揪下巴:“哎哟妈妈呀,一千五百户啊,往哪床呢?这么一弄五年之内这楼能不能建得起来呀?我有点不自信了。”
“嘿嘿,那还有五十多单位呢,可别以为单位比民宅好拆哈,那还真不一定跟您说。”
“夺少?”
“五十多,五十二个,区里的市里的部里的军区的,方方面面给您凑一个全活全尾,还有,这一千多户老宿舍有好几个。”
老宿舍就是过去的公房,租给职工住,前几年房改以后大部分归到个人头上了。
这种地方住的都是原来一个单位的,扎堆,人心比较齐,有一两个带头的就容易闹殃子,而且退休老头老太太老干部忒多。
特别不好打交道。
京城的退休干部可不分级别,什么事儿都能跟你捋吧捋吧,还死犟,不管嘛事儿一整就给你写几封信出去,不是部委就是国院。
关键是在两千年以前这一套还特么好使,有信必回,一直到零几年以后慢慢的这种就没人搭理了,有事找信访办街道办。
“你认为哪一部分容易出问题?”张铁军问董工。这会儿已经不是说干不干的问题了,只能讨论怎么干,还得快点干。
谁知道这到底是疏忽还是有意的测试?都不好说。
不过张铁军想来疏忽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毕竟涛哥他们绝对不可能了解下面的具体情况,别看离着这么近。
但是话说回来,疏忽也得当着考验干。
“我呀?”董工想了想,撇了撇嘴:“要是我的话,我感觉单位难搞一些,老百姓不管啥模样都能随时谈,单位他晾你啊,有啥招?”
那个设计员像看傻子一样看了看董工,碰了碰他:“董工,咱老板级别比他们高。”
董工一梗脖子:“那就不是一回事儿,那些人管你这个?不信你走着瞧,看看我说的对不对就完了。”
“把单位名单给我,”张铁军伸出手:“还有那个,老宿舍的单位。”
哎哟,本来感觉挺轻松的事儿,哪知道这嘎的一下子味儿上来了,冲头了。特么的。
“那,现在咱们怎么招?”
“该怎么就怎么呗,手头上的事儿抓紧时间,你这边该出图纸出图纸该备案备案,我琢磨琢磨。”
三个人把北侧最大地块的方案又往细说了一下,南北两座主楼,四座配楼,四座附楼,最中心是一栋占地最大的综合大楼。
这里说的楼全部都是四合楼,不是单栋。
商量好,外观也定下来了,张铁军拿着拆迁单位的名单愁眉苦脸的下了楼来到外面。
这些单位都没啥,包括军区的那一块,打个招呼的事儿,唯一就是大会堂的锅炉房得搬,这个有点麻烦。
张铁军想着过去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两边共用一个锅炉,那就好弄了。
蒋卫红在传达室,看张铁军下楼跟了出来:“怎么了?来的时候好好的,这怎么出来脸都抽抽了?谁惹你了?”
张铁军看了看蒋卫红:“我以为那地方是平好的空地,结果不是。上次去的时候我就在外面绕了一下,以后就路边几栋楼呢。”
“不是啊?还有啥?那些搭建的也算吗?”
“不算。里面又给住满了,一千六百多户,五十多家单位。”
“……一千六百,多?”
“昂,愁不?幸亏咱们在那边建了,最起码能先用着,这边我感觉……够特么呛,这光拆迁也得点时间了,还得整改通平。”
张铁军记不大清上辈子这边拆迁是用了多长时间了,没关注过,不过这么一想应该时间不短,起码得有好几年。
难怪建的那么慢。
“走吧,咱们再去一趟,我去找那学校先谈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