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北大荒,北大仓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9章 北大荒,北大仓,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除了水利,张铁军还约谈了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的单位和部门。
做为曾经的全国工业第二大省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哈尔滨哪怕经历了建设拆除又建设,被三线建设差一点拆空,但仍然是一座工业大市。
不要忘了,这里是当年全国第一的军工城,全国第一军事科技城,全国第一的军事院校所在地,当年的高精尖双雄之一。
现在,关内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西南地区,名字前面带东或者东方的,大其概就是从哈尔滨或者沈阳迁过去的。
哈尔滨就支援了九个省两百一十个工厂。
从五十年代到八零年,整个东北都是隆隆开向关内的列车,人员,设备,资源,源源不断。
不说这些。
哈工大,前身是二零年立校的中俄工业学校,在一百年前就开设了铁路建设,电气机械工程两个在现在也仍然没有落没的学科。
二二年学校改为五年制,变更学科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答辩通过授工程师职称。
二八年,学校由中(东省特区)苏共管,并入法政学院和商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一年开始招研究生。
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学位的大学校。
经过十年的日管办学后,四五年,恢复中苏共管。
五零年中方全面接管,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学校。
五零年六月七号,哈工大受中央委托,担负起了为国内各大学培养理工讲师和推广普及机电专业的任务,被称为机电母校,工程师的摇篮。
五四年,成为除京城以外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大学。
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一度位列全国之首,和建国初期一百零七个重点工厂形成合作,为机械自动化工业奠定了基础。
哈军工,五三年九月一日开学,是我国第一所军工综合大学,他的辉煌历史就不说了,有些事不大方便说。
就说哈军工建有十个系和一个预科学院,现在这些系叫西工大,南京理工,装甲兵工程学院,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大,陆军防化学院。
还有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军械工程学院和炮兵指挥学院。
它的本部现在叫哈尔滨工程大学,主体是原来哈军工的海军系。
哈飞,这是一座四八年创建在哈尔滨南郊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遗址上的我国第一家航空企业,军工直升机厂。
从最初的炮弹生产到飞机修理,再到直五和轰六飞上蓝天,用骄傲的成绩把厂史写成了历史的一个部分。
同时他也是国内最早生产微型车和小轿车的工厂,九一年两厢轿车只卖三四万,妥妥的良心企业。
东安动力,前身是建于四八年的国营一二零厂,曾经的国营东安机械厂,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航空发动机厂,也是最早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工厂。
再说农业。
黑龙江虽然是农业第一大省,但她的农业其实发展的很晚,是四七年才提出来,而且是完全建立在一片滩涂荒野之上。
所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换一个角度想一想,那不就是荒山野岭无人居的苦中作乐吗?
荆莽丛生,泡沼遍地,野兽出没,渺无人烟,数千年的极端的寒冷和遍布的鬼沼,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恐怖蛮荒之地。
呼气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指僵,裸头则耳断,时见雏鹰跌落于林下,孤狼陈尸于河谷,古泉咽涩,大江断流……
着名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所写:不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
开发北大荒的历史甚至可以推溯到秦汉时期,近到明金辽清和民国的放荒垦殖,还有小日子侵略时期的移民开拓。
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严酷的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地形一度让北大荒成为人类的禁区。
一直到了四五年,有一支部队叫三五九旅。对,没错,就是那支唱响南泥湾的三五九旅。
四五年,一度曾经保障了陕北军民口粮的三五九旅被拆分成两个分队,第一分队由延安开往湖南,就是历史上的湖南自卫军。
第二分队本来是做为接应后军也要开到湖南的,结果刚开拔,小日子战败了。
于是第二分队六千多人调头北上,从延安昼夜行军赶赴东北。先后解放了密山、虎林、宝清等地,沿佳木斯方正向哈尔滨挺进。
<img src=\"\" img-width=\"341\" img-height=\"192\" alt=media-idx=\"1\"\/>
虎林就是第一个军垦农场所在地
对的,就是那支解放了哈尔滨的部队,四六年三月,三五九旅二分队接管了哈尔滨,开始了三江地区的剿匪战斗。
二分队在四七年做为骨干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稍后和独立第三师,东满独立师合并,成立了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
四八年整编为第四十七军。
这支部队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五四年九月回国,驻防雷州半岛。就是今天的湛江市。
六零年移防湖南衡阳,七零年北调陕西,八五年改编为第四十七集团军。
为什么要说到三五九旅呢?这就不得不说到那位王老旅长了,他种地厉害呀。
三五九旅开到湖南的第一分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疆生产建设兵团,知道了吧?
后来王老旅长担任了铁道兵部队的司令员。
抗美援朝的时候,王老旅长就到了黑龙江,他看到这么肥沃的土地禁不住感叹了一声:这地不种,都白瞎了呀。
那时候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幕,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地区成为了解放战争的根据地,粮食又成为了关键问题。
王老旅长大手一挥,开荒,建设荣军农场。
四七年当年就有七批复员兵十四万一千零二十人开进了北大荒。
到四八年冬天,又有战争中负伤致残的荣誉军人十余万人来到这里,积极的投入到了农场的开辟建设当中。
绥滨、富锦、伊兰、汤原、鹤立、香山、孟家岗、二龙山、宝泉岭、铁力、勃利、笔架山和东西火犁、虎林、密山、饶河等等。如火如荼。
到五四年,农场已经成片。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不说,一个盛大的粮食帝国的雏形已经首开眉目。
五四年,铁道部队第五师开赴大兴安岭汤旺河抢险森林铁路。
五五年,第一个以铁道部队番号命名的大型农场成立,八五零农场。
五六年,铁道兵农垦局成立,自五六年六月起,铁道兵部队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的复转官兵两万多人带着家属来到北大荒。
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五、八五八、八五九农场先后成立。
这里多说一句,建设农垦农场的经费,也是来自铁道兵部队各师在全国的工程项目盈利。
五八年一月,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发出。
各军兵种机关、部队、院校八万一千五百军人迅即从全国各地向黑龙江进发,带着家属落户三江平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