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笑的鱼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4章 太清宫乐章之七《序入破第一奏》,夜读全唐诗,A微笑的鱼A,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8. 三清乐:道教法事中的音乐,“三清”指道教最高神(玉清、上清、太清)。
9. 八景舆:传说中仙人乘坐的由八方神异之光驾驭的车舆。
译文
真宗开启了玄妙的义理,道教统领着清净虚无的境界。
在演化“无为”之道的时日里,言语昭示出万物初始的模样。
瑶台肃穆,尽显灵瑞之气;金阙辉煌,映照仙人居所。
奏响第一支三清仙乐,长久地唤回那八方神光照耀的仙车。
解析:此诗为赞颂道教义理与仙境的作品,通过“无为”“清虚”等核心概念,结合“瑶台”“金阙”等意象,营造出神圣缥缈的宗教氛围,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推崇与对仙境的向往。
这首诗围绕道教的理念、场景与仪式展开,为读者徐徐铺就一幅神秘而庄严的道教长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对道教教义的尊崇、对仙境的瑰丽想象,以及对这一古老宗教的深切向往。下面,让我们对诗歌进行逐联深度赏析。
首联:真宗开妙理,冲教统清虚
“真宗开妙理”,开篇伊始,“真宗”直指道教的核心宗旨与教义,仿若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蕴含无穷精妙义理的大门。道教教义深邃幽微,宛如浩渺宇宙,藏有无尽的奥秘,吸引着无数修行者与探索者,在这片精神的星空中,追寻真理的光芒。“冲教统清虚”,“冲教”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道教以“冲虚”为核心的特质。“冲”,代表着虚与空,象征着道教所追求的空灵、淡泊之境,这种境界宛如山间清澈的溪流,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染。“统清虚”进一步表明,道教以清虚的理念,作为统领教义与修行的核心准则,引导信徒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内心的清净无为,让心灵在空灵的境界中自由翱翔。这两句提纲挈领,奠定了全诗的思想基调,鲜明地凸显了道教独特的哲学理念,宛如基石,撑起了整首诗的思想架构。
颔联:化演无为日,言昭有象初
“化演无为日”,“化”指代道教的教化活动,“演”则有推演、传播之意。“无为”作为道教的核心思想,倡导顺应自然规律,摒弃过度的人为干预。此句生动地描绘出道教以无为思想为基石,日复一日地向世人传播其教义,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引导大众领悟自然的奥秘,学会在生活中遵循自然之道,不刻意强求,让事物自然发展。“言昭有象初”,“言”可理解为道教的经言、典籍,它们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昭”意为彰显、揭示,“有象初”则指向万物从无形到有象的初始阶段。这句表明,道教的经言教义犹如一道智慧的光芒,照亮了宇宙万物起源的神秘角落,深刻地体现了道教对宇宙万物起源的独特认知,展现出道教教义对宇宙生成奥秘的深刻洞察,宛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析着宇宙诞生的真相。
颈联:瑶台肃灵瑞,金阙映仙居
“瑶台肃灵瑞”,“瑶台”在古老的传说中,是神仙栖息的美玉砌成的楼台,散发着神秘而高贵的气息。“肃”字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凝固,让人感受到神圣的威严。“灵瑞”指代神灵降临所带来的祥瑞之气,弥漫在瑶台之上,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神秘的仙灵韵味,让人不禁联想到仙人在云雾中穿梭,谈笑风生的奇妙景象。“金阙映仙居”,“金阙”描绘的是黄金铸就的宫殿,在阳光或星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无疑是仙境的象征。“映仙居”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华丽与神秘,金色的宫殿与仙人的居所相互辉映,如梦如幻,让读者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遥不可及的仙境,对神仙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尾联: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
“一奏三清乐”,“奏”字生动地描绘出演奏音乐的动作,“三清乐”是专门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演奏的仙乐。演奏此乐,不仅是对三清的崇高敬意的表达,更是一场庄重的道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扬的仙乐声中,人们仿佛能够与神灵沟通,感受道的力量。“长回八景舆”,“八景舆”是传说中仙人乘坐的由八种神奇景象装饰的车驾,美轮美奂。“长回”表示车驾在空中长久地回旋,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奇幻。此句将庄重的仪式与神奇的仙境想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宛如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道教仙境,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整首诗通过对道教教义、宇宙认知、仙境描绘以及仪式想象的层层递进,宛如一部精彩的乐章,各个章节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道教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思想内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道教的崇敬与向往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