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文化界 3
捷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文化界 3,天幕:给古人直播爱新觉罗2,捷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克拉科夫的消息传来,引发了圈内的又一场激烈争论。当地一位说教家发起了旨在恢复古老价值观的道德复兴运动,并且迅速在地方上聚集了影响力。
有人认为,这种回归传统的呼声是一剂治世良药,能够抚平社会的浮躁与不安;也有人则担忧,这样的运动可能被执政者利用,成为加强控制的工具。
虾球先生以“星河倒映”为喻,警示道:“道德之光虽可映照苍生,若成执政之剑,便难免伤及无辜。”
与此同时,波兰地区传播的“组织工作”思想在圈内也引起了热议。这种思想主张通过生产劳动而非暴力革命唤醒民族意识,其理念受到实证主义哲学家的影响,强调理性与务实。
虾球先生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这种方式比盲目的对抗更有长远价值。他在信中提到:“生产为根,思想为翼,若能兼顾,民族复兴可期。”
然而,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认为在高压统治下,这种温和的方式难以真正唤起民众的觉醒。
书信的交流虽带来思想的碰撞,但也为士人们埋下了危机的种子。随着朝廷对文人圈的监控日益严密,越来越多的学者被扣上“传播异端”的罪名。
浩罕境内排斥法国人并抓捕滋事者的行动,让一些士人意识到国际矛盾的加剧,而这一局势又成为官方加强内部压制的借口。
在虾球先生的书房中,他私下对几位挚友说道:“外有强权压境,内有刀笔为祸,吾辈竟似风中孤叶。”
不久后,英国吞并祖鲁地区的行动曝光,士人圈再次掀起一阵激愤。许多人认为,这是西方列强以文明之名行掠夺之实的典型案例。
虾球先生在讨论中指出,这一事件不仅是祖鲁的悲剧,更是对普世人道理念的嘲弄。他写道:“祖鲁今日之痛,未必不是他日他邦之灾。天下一家,吾辈当以此为鉴。”
尽管压力重重,虾球先生和他的同仁们并未完全放弃希望。他们继续通过教学和文化活动,隐晦地传递思想。他们讲述克拉科夫的道德复兴运动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在提及波兰的“组织工作”思想时,强调理性与务实的价值。一些胆大的士人甚至在茶馆和诗会上借用隐喻来讽刺时局。
某次茶会中,一位学者即兴吟道:“明月高悬如古镜,映尽世间千古愁。星河有路通天外,可叹众生不自由。”
然而,正如虾球先生所料,这些行动迟早会引来更大的风暴。某晚,梅克伦堡警方突然袭击了一家被认为是“反政府分子”聚集地的小酒馆,导致大量醉汉与民众冲突,游行队伍穿街而过,引发了大规模的骚动。
消息传回,文人圈内顿时一片沉默。虾球先生在一封信中写道:“天下熙熙,因利而聚;然动荡如斯,吾辈更当慎言慎行。”
尽管士人们谨小慎微,但局势的紧张已难以逆转。朝廷鹰犬的触角逐渐深入,更多学者不得不销声匿迹或被迫逃亡。
焦特布尔邦因通缉令而展开的搜查行动蔓延至上流社会,许多文人遭到株连。一位因撰文而被通缉的学者在逃亡途中写下了一首短诗:“生如浮萍无根寄,梦似孤鸿随风归。”
学生们面对这一切,反应不一。有人在学堂外集结示威,试图用微弱的声音抗议不公;也有人选择顺从现实,期望以沉默换取平安;还有人则在茶馆和私下聚会中暗自策划,以期找到更为有效的抗争方式。
一位年轻的学生在课堂上悄悄问虾球先生:“先生可曾后悔?”虾球先生沉吟片刻,答道:“后悔谈不上,但若吾辈连表达的勇气都失去,星空的光辉又何以照亮未来?”
渐渐地,这场文人间的秘密交流以一种无声的方式终结了。书信往来减少,聚会也日渐稀疏,仿佛一切都归于平静。
然而,在那些静默的心灵深处,虾球先生的最后一句话却久久回荡:“若群星坠落,吾辈虽微如尘土,亦愿拾起残光,引火重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