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官员论事 7
捷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官员论事 7,天幕:给古人直播爱新觉罗2,捷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位且看这普鲁士的手段。\"虾球忽然开口,指着天幕中的新画面,\"使臣受辱,却能屈膝致谢,懂得以退为进。
这份智慧,才是真正的权术。\"众臣纷纷点头称是,暗自记下这一课。
天幕转而显示朝鲜通过美国共同市场解决国内需求的场景。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街市上一派繁荣景象。
礼部侍郎孙维德叹道:\"这倒是个新路子。通商固然便利,却也要防着别人的图谋。\"
\"孙大人所言极是。\"兵部侍郎方震山接话道,\"如今天下之势,已非百年前可比。我们得在开放与保守之间寻个平衡才是。\"
内志国陷入流感肆虐的惨状让众人神色凝重。街道萧条,哀鸿遍野,病者无数。
太医院院使郭泰民忍不住说道:\"疫病当前,救民为要。我们该未雨绸缪才是。\"
正说话间,天幕又变。中美洲联邦的奋进图景展现在众人眼前。工人们挥汗如雨,农夫们辛勤耕作,街头巷尾洋溢着昂扬向上的气氛。
\"他们竟以平等之说激励民心。\"礼部尚书陈弘道若有所思,\"倒是个新鲜法子。\"
\"新鲜?\"都察院左都御史赵景渊冷哼一声,\"便是这些新鲜说法最是害人。你且看美国,\"他指着天幕上查封废奴小册子的画面,\"连他们也知道,有些话不能让百姓乱说。\"
文莱考虑设立债务人监狱的消息引发了一阵讨论。大理寺少卿杜承运连连点头:\"此计甚善。有借有还,乃是天经地义。若能立法严惩,必能整肃风气。\"
印度土邦焦特布尔无视霍乱蔓延的画面让众人摇头叹息。而当法国民众向议会请愿的场面映现时,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巴罗达鼓吹反英战争的消息更是让满庭寂静。
日本因美国压力开放国门的画面令众臣神色各异。有人叹息时运不济,有人暗暗庆幸避祸得当。
最后显现的是布伦瑞克的万国之春,年轻人们高举自由的旗帜,喊着改革的口号,大街小巷沸腾一片。
虾球望着这最后的画面,长叹一声:\"潮流浩浩,非人力可挡也。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众臣各抒己见。有说当以镇压为要,有言应该疏导为上,更有人提出应该因势利导,化危为机。
议论纷纷间,夜色渐深。虾球最后总结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我们既要顺应时势,又要把握分寸。诸位且回去各自拟定章程,明日早朝再议。\"
散朝后,大臣们带着各自的心思回到衙门。第二天一早,政令如雪片般飞向四面八方。
主张改革的官员下令鼓励商贸,增设商埠,简化手续。保守派则加强了思想管控,严查非议朝政者。有的官员重点整顿卫生,加强防疫;
有的则着重整饬军备,扩充武库。各地府衙灯火通明,衙役们马不停蹄地传递着公文。
一时间,社会上反应不一。大商人们欢天喜地,新政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位丝绸商人在茶馆中高声赞道:\"如今总算开了明路,我们做买卖的也能光明正大了。\"
可在他身旁,一个佃农模样的汉子却愁眉苦脸:\"新税一加,我们这些穷苦人可怎么活?\"
青楼里歌舞升平,正赶着排练新学来的西洋小调。茶馆里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着朝堂上的异事,听客们不时发出惊叹。
而在偏僻的街巷中,几个文人正低声议论着天下大势,忧心忡忡。
城郊的农田里,农夫们依旧日出而作,对这一切充耳不闻。他们只知道,无论天上人间发生什么,庄稼总是要种的,日子总是要过的。
可即便如此,也有人察觉到了异样。一个老农说:\"最近衙门的人多了起来,莫不是又要生出什么事来?\"
官府开始了雷霆手段。张贴谣言的被捕入狱,街头巷议者或被带走或受责打。告密之风盛行,甚至出现了父子反目、兄弟相告的惨剧。
有些商贾为求自保,甘愿为官府效力,充当耳目。但也有不畏强权者,在暗处传播新知,虽屡遭打击却始终不绝。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裂痕越发明显。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对立加深,有人欢喜有人愁。某些人沉醉于酒色,企图在纸醉金迷中遗忘现实。
也有人选择漠然处之,自扫门前雪。但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
数月后的一个夜晚,虾球又独自站在官邸的高台上,望着这川流不息的人世。他知道,无论是天幕所现,还是民间疾苦,都不过是这大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他想起那年轻人高举的旗帜,想起那些疾苦的呻吟,想起大臣们的争论,一时感慨万千。
\"权力的游戏永远在继续,而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他低声自语,\"我们这些执棋者,到底是在顺应天命,还是在逆天而行?\"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最后看了一眼天幕,转身走下高台。宫灯在风中摇曳,映出他渐行渐远的身影,也映照出这个帝国正在经历的阵痛与蜕变。
第二天早朝,朝中又传出一系列新政。官场的争斗还在继续,民间的波澜还在起伏。
这场大变局中,每个人都是棋子,也都是棋手。而天幕依然日日显现,静静见证着这一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