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工匠论事 七
捷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章 工匠论事 七,天幕:给古人直播爱新觉罗2,捷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八四五年八月的清晨微凉,工坊的空气里弥漫着木屑与油墨的气息。
工匠们围坐在工作台周围,抬头盯着高挂在墙上的天幕屏幕。
屏幕上,新闻播报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最新的国际局势。虾球师傅一边捻着胡须,一边专注地听着。
“法国又在美因河畔打压比利时的影响力,”播报员说道,“引发了德意志诸邦的不满。”
这话刚落,铁匠老陈就笑了:“总是这么折腾,不如想个法子,把这乱局做成什么纪念品卖给那些商旅,肯定热销。”
“听着,听着,”木匠小张挥了挥手,示意继续安静,“这儿还有消息:黑森-达姆施塔特昨夜爆发醉汉暴动。
一家酒馆被查封,愤怒的醉汉竟然把警察赶了出去,还冲撞了整个市区。”
“小张,这可给了咱们灵感啊,”裁缝阿梁抬头说,“要不咱做个反映这场暴动的雕刻品,肯定有人喜欢这些滑稽的场面。”
“滑稽?”画师小李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你不觉得这种场面很悲壮吗?醉汉们扞卫他们的权利,这是一场小民的抗争,充满力量感!”
虾球师傅笑了笑,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他将最后一则新闻听完,才开口道:“法国那边忙着对抗流感,两西西里在清剿革命者,美国人又在为废奴呐喊……
这些事看着好像离咱们远,其实都能变成咱们的财路。只是,得想好做什么。”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从醉汉暴动和流感的新闻入手制作一批手工艺品。
小张负责刻制一个醉汉游行场景的小雕塑;小李决定画一幅漫画,讽刺法国流感防控与突尼斯不信科学的对比;阿梁则动手设计了一套印有废奴小册子主题的刺绣手帕。
每个人分工明确,互相协助,忙碌了整整三天。
集市的热闹气氛将工匠们的成品推向了人流中。摊位前,醉汉暴动的小雕塑引来了不少围观者。
一位穿着华贵的商人摸了摸胡须,饶有兴趣地问:“这雕塑里的醉汉,真是那晚的模样?”
小张点点头,绘声绘色地描述那场暴动。“这可是大规模的行动,整个市区都乱成一团,绝对生动有趣!”
商人哈哈大笑,当即买下了一件:“真不错,带回去给我的朋友看看,咱们喝酒时就该这么有气势!”
然而,站在旁边的一位神情严肃的年轻学者却皱起了眉头:“这不就是拿别人的痛苦开玩笑吗?这些醉汉难道不值得同情?
或许,他们只是普通人对不公命运的反抗!”
“您是说他们值得纪念?”小李闻言,举起自己的漫画,“那这幅画才是真正的讽刺!您瞧,法国对流感束手无策,突尼斯竟还不信科学——这才是讽刺的本质!”
年轻学者略作沉吟,买下了漫画,却低声嘟囔:“但愿这些都能让人反思吧。”
刺绣手帕则吸引了几位热衷新奇事物的贵妇人。“废奴运动在美洲已经这么流行了吗?”一位夫人抚摸着手帕上的字样,好奇地问。
“是的,”阿梁抓住机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废奴的潮流,“这不仅是时尚,更是信念。”
贵妇人满意地笑了,买下了一套手帕。然而,一位跟随的女佣却低声评价:“主人哪懂这些字,不过是买回去炫耀罢了。”
一天下来,工匠们的摊位收获颇丰,却也听到了不少刁钻的评价。
有顾客认为醉汉雕塑是对悲剧的戏谑;有人批评流感漫画过于轻佻;甚至有人觉得刺绣手帕上严肃的废奴主题与工艺品的轻松属性格格不入。
晚上回到工坊,大家围坐一圈,议论纷纷。
“卖得不错,但真有人认真看这些东西的意义吗?”小张首先发问。
“意义?意义不就是我们赚了银子?”老陈哈哈一笑,拍了拍口袋。
“可咱们工匠也该追求点别的东西吧,”小李沉思着,“哪怕是通过手艺传递些信息,让人们真正去想。”
阿梁皱了皱眉:“但要是太认真,谁还买?咱们靠这个吃饭,总不能饿肚子吧。”
争论中,虾球师傅缓缓起身。他的脸上带着微笑,但目光里透着深思:“银子是重要,可咱们手艺人得记住一件事:
手里的活儿不光是为了糊口,也是为了留下点东西。东西能不能留下,就看它有没有说服人心的力量。”
屋里短暂地安静下来,随后又响起新一轮讨论。
工匠们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工坊外的夜空,繁星点点,仿佛也在默默倾听这些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
---
九月的微风带着些许凉意,工坊的日子却依旧热闹。
清晨的天幕屏幕上,新闻播报员语速飞快地讲述着近来的种种事件,每一句都像投进油锅的水滴,激起工匠们的热烈讨论。
“法国倒霉了!”木匠小张最先兴奋地喊道,“两西西里脱离了他们的势力范围,还围住了他们派去的外交团。
真是活该,法国人原本想恫吓人家,结果被怼得只能罢休。”
“听着像是一出精彩的戏,”裁缝阿梁咧嘴笑道,“咱们可以做点东西,把这事儿描绘得有趣点,肯定有人喜欢看法国人吃瘪。”
“慢着,还有尼德兰的消息,”画师小李指着屏幕补充道,“他们竟然在搜查上流社会,还对宗教皈依采取了零容忍政策,但同时又把渔业丰收的鱼分给贫民。
这国家可真是矛盾得紧,既像个暴君又像个慈父。”
铁匠老陈眯着眼笑:“尼德兰这些事更复杂,不如简化点,拿他们分享鱼的事做文章。鱼,象征丰收与团结嘛。”
“还有英国,”虾球师傅轻咳一声,大家立即安静下来,“他们霍乱扩散,却还在要求尊重信仰,显然觉得这两个事没冲突。
普鲁士和法国也没闲着,打得难分难解,倒是黑森-达姆施塔特那边允许自由学生联合会自由表达,看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观测彗星的萨丁尼亚也挺有意思啊,”小张忍不住插嘴,“居然幻想殖民彗星,还觉得能当卫星!”
一阵笑声之后,虾球师傅拍了拍手:“好了,各人心里有数没?从这些新闻里挑点有趣的题材,咱们继续干活!”
几天后,工匠们的成品完成了。木匠小张制作了一套木偶,重现两西西里外交团反围困法国使者的场景:
法国使者被围在中央,木偶表情夸张滑稽,手中还举着一面小白旗。
画师小李则创作了一幅描绘尼德兰渔民向贫民分鱼的插画,取名为《丰收与分享》,画面色彩鲜艳,渔民笑容朴实,贫民感激涕零。
裁缝阿梁设计了一款刺绣围巾,上面是一颗彗星拖着长尾,旁边用金线刺着萨丁尼亚王国的旗帜,配文是:“梦想的卫星,属于殖民者的天空。”
此外,还有几件以霍乱、自由学生联合会和北达科他州废奴为主题的作品,涵盖雕塑、图画和日用品,风格各异,工匠们都对自己的成果颇为满意。
市场的热闹喧嚣再次将工匠们的作品推向公众视野。木偶戏展示两西西里“反击”的摊位前挤满了观众。
一个带着孩子的贵族妇人看得入迷,不禁赞叹:“这真是太生动了,我可以把它带回去,让孩子们了解外交的艺术。”她毫不犹豫地掏出银币买下了一整套。
然而,一位从法国来的旅行者却冷着脸评论:“荒唐!这根本是侮辱法国的名誉。”
尽管他没有购买,但他愤愤的样子引得围观的人群发出笑声。
尼德兰渔民分鱼的插画吸引了几位学者模样的顾客。
“这幅画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其中一人若有所思地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这种分享精神,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粮价高涨的时候?”
另一人点头称是,几个人各自买了一幅。然而,一位路过的商人却嗤之以鼻:“画得再好看也改变不了事实——尼德兰搜查上流社会才是真正的要害!”
刺绣围巾因其绚丽的设计吸引了不少年轻女性。一位手持望远镜的少女轻轻抚摸着刺绣,说:“彗星的梦想真是浪漫,我要戴着它,去看夜空。”她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条。
不过,也有人不以为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冷笑道:“殖民彗星?这不过是萨丁尼亚的白日梦罢了。”
霍乱主题的雕塑因题材严肃而销量不佳,但有一位牧师却慎重地买下了它。“这是对信仰与瘟疫的深刻提醒,”他说,“我要把它放在教堂里,让更多人反思。”
傍晚,工匠们回到工坊,数着当天的收入,又开始讨论。
“这次赚得不少,但也听到了不少奇怪的评价,”小张咧嘴笑道,“我这木偶戏让人爱又让人恨,法国人气得脸都绿了。”
“刺绣围巾的销量不错,但很多人只是觉得它漂亮,没在意萨丁尼亚的野心,”阿梁有些失落地说。
“画作倒是引发了一些讨论,”小李说,“但我听到有人觉得,咱们是在美化尼德兰,忽视了他们搜查上流社会的暴力。”
虾球师傅捋着胡须,沉思片刻说道:“评价各有各的道理,这说明咱们的作品能引发思考。
不过记住,咱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讨好所有人,而是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些事,去讨论。只要有人在乎,那就是成功。”
大家点了点头,各自思索着手艺与表达的平衡,而工坊的夜晚,也随之弥漫着思考的氛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