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求追读~)
盏盏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端午(求追读~),夺我气运?母女双重生杀疯了,盏盏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谢晗悄悄看老太君眼色,见她只一个劲地笑,全然没有解围的意思,谢晗只好仗着自己五岁的外表,硬着头皮喊了声:“宜安见过皇祖母。”
“欸!”太后笑得开怀,忙把谢晗拉进怀里,朝身侧的嬷嬷道:“快,快去拿些果子来。”
谢晗坐在太后怀里,不多时就有各种精致的果子抬到自己面前,她在太后慈爱的目光下拿起一个放进嘴里尝味道,顿时双眼一亮,不愧是宫里的手艺。
太后见谢晗吃得开心,抬头跟老太君攀谈起来:“你家这外孙女当真是玉雪可爱,不似哀家那几个泼猴,来了哀家这承安宫,就是叽叽喳喳,吵人得紧,还是孙女儿好啊。”
后宫嫔妃不多,皇上子嗣不兴,多是皇子,大皇子早夭,二皇子是个温吞性子,最小的六皇子已满八岁,同上边的三个哥哥年纪相仿,正是闹腾的年纪。
老太君嗔她一眼:“赵嫔膝下的灵徵公主不是刚满四岁,同我这外孙女也差不多大,前些时候老身瞧见过一次,也是粉雕玉琢,招人喜欢,娘娘怎么不抱公主来玩玩?”
提起灵徵公主,太后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
“这丫头同哀家不亲,生得也胆小,除了她母妃,谁也不挨,哀家倒是有意亲近,只可惜……”
太后叹息一声,随后冲老太君笑笑:“不说这个了,你另一个外孙女呢,怎么没瞧见?”
兰惜玉连忙领着霍怜娇走出来,向太后行礼:“臣妇携女拜见太后娘娘。”
“快些免礼。”太后冲霍怜娇挥手,将她拉到自己跟前,满意地打量几眼,“这孩子也灵秀,安国公夫人教得好。”
“娘娘谬赞。”
太后示意嬷嬷给霍怜娇递果子,见兰惜玉母女穿得素净,想起安国公府前些日子新丧,不由得出言宽慰了几句。
“老夫人身子可爽利些了?”
“回娘娘,母亲近来精神好了些,已经能下床走动了。这次宫宴她本要来赴宴,说不想让娘娘担忧,臣妇顾及她的身子,好说歹说才将她劝住。”
安国公老夫人同太后也是年少时的好友,眼见好友遭此噩耗,她心里难受得紧,却不能替她分担。
“不来好,她身子没好全,哀家不着急瞧她。哀家这儿有一颗千年老参,你待会儿带回府去,叮嘱她好好养护身子,晚些时候再入宫来。”
“臣妇叩谢太后恩典。”
“好了,宜春苑里开了好些花,孩子们出去走走吧,正是端午时节,外边天晴得很,若是想放纸鸢,便跟宫女们说一声。连翘,你去,照看好两位小姐。”
“是。”连翘拉过谢晗和霍怜娇的手,柔声道:“两位小姐,跟奴婢走吧。”
见孩子们离去,太后看向老太君,问道:“听说你那个幺女现在在睢阳手下做事?”
“睢阳殿下是个有心的,她能赏识珍玉,是珍玉的福气。若珍玉能帮衬殿下,那是再好不过了。”
身为睢阳长公主的生身母亲,太后自然清楚睢阳心里在想些什么,大儿子的皇位坐得稳当,小女儿却虎视眈眈,她看在眼里,却从未插手。
儿孙自有儿孙福。
“听闻前些日子她被他人诬告到衙门,她死了丈夫带女归宗,女儿又讨得个郡主之位,进了睢阳的眼,这京城里,眼红她的人可多了去了。不过再如何,那也是儿女的造化,你我这把老骨头,还是含饴弄孙,颐享天年吧。”
两位老人家笑作一团,不再谈儿女间的那些事,老太君前些日子看了出京城新排的折子戏,料想太后还不曾看过,便擅自给太后剧透起来,惹得太后直笑骂。
“惜玉,我们也出去走走?”
明菱拉过兰惜玉,提议道。
兰惜玉点了点头,跟着明菱走出去,路上却借口要方便,让明菱自个儿先逛着。
明菱点头应下:“那我就在前边,你待会儿来寻我。”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