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烧刀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爱会现原形,酒话供销情,满洲烧刀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数目不算多,但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这些小小的礼物能让哥哥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谁能想到,我与黄艳玲的婚姻居然将母亲逼至疯狂的境地。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心中总是充满了懊悔和疑惑。若当初我同意与她成婚,母亲是否就能避免这场病痛的折磨呢?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难以给出确切的答案。毕竟,那一连串离奇诡异的灵异事件让人无法用常理来解释。
那些被称为仙家的神秘存在,似乎一心想要折磨母亲,并逼迫她应允成为它们的弟马。
即便没有与黄艳玲的这段婚姻,恐怕也难以阻止它们的行径。
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控制着我们历史的走向。
就在那一年的下半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母亲最终同意了我与洪小梅的婚事。
或许,她内心深处依然渴望能够保留一份颜面,争取在这件事情上掌握主动权,亲自作为我的主婚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某天,母亲当机立断,派遣纪万林前往邀请洪小梅到家中做客。
此次相邀的直接目的,乃是希望洪小梅能前来协助家人一起制作黄面饽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粘豆包。
接到消息后的洪小梅欣然应约,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我们家。
一时间,屋内充盈着欢快的笑声和愉悦的交谈声,妇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手脚麻利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而温馨。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屯子里的乡亲们基本上全都认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我和洪小梅之间的关系已经如同铁板钉钉一般牢固不可动摇了。
毕竟,大家心里头都明镜似的,我之所以坚决不肯答应与黄艳玲在一起,完全就是因为深深地爱着洪小梅啊!
甚至为了这份感情,我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顾及了!
要说这事儿也真是闹得挺大的,整个屯子都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我太任性,为了一个女人竟然能如此忤逆亲娘;也有人夸我有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可不管别人怎么议论纷纷,当时我的心意却是始终坚定不移——非洪小梅不娶!
那个令人倍感晦气的 1978 年总算是磕磕绊绊地过去了。
回首这一年,真是将我折腾得死去活来、狼狈不堪,几乎到了半死不活的凄惨境地。
好不容易熬到了 1979 年,热热闹闹的春节刚过完不久,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向我提及起婚姻这件人生大事来。
她态度坚决,言辞恳切地要求我赶紧与洪小梅完婚成家。
面对母亲如此强硬的催婚阵势,我一下子变得有些手足无措起来,只能含含糊糊、支支吾吾地应付着,始终不敢给出一个明确肯定的答复。
又过了数日,当我像往常一样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从安国供销社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母亲一脸神秘且略带兴奋地迎上来对我说:“儿子啊,你知道吗?你的老姨今天过来跟我说呀,那徐家的倩影姑娘如今可还待字闺中没找婆家呢!”
说完,母亲用满含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似乎是在等待着我对这件事发表看法并征求我的意见。
然而,这次我却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犹豫不决,而是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明确的否定回答。
因为在我的心中,对于自己未来伴侣究竟是谁,其实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标准。
公社中学最初其实是一所农业中学,所以,这里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仿佛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不仅如此,学校里还有一辆破旧但结实的马车,以及各式各样的农具,琳琅满目地摆放在仓库里。
更有趣的是,校园一角还饲养着几头憨厚老实的老牛,它们每天悠然自得地咀嚼着草料,为整个校园增添了几分田园气息。
在过去那个特殊的农中时代,这里的学生们过着一种独特的生活——半工半读。
他们一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积极参与到农田劳作之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像其他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拥有报考高中的资格,往往只能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发生过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成为了人们口中流传至今的笑谈。
据说当时有位姓梁的同学,某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随手递给了他一把锋利的锯子,并对他说道:“去外面把‘狗头’给我拉下来。”
小梁同学听后,一脸茫然,但也不敢多问,老老实实地接过锯子便朝着门外走去。
当他来到牛圈时,面对着眼前那几头体型庞大的老牛,不禁发起愁来。
他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突然恍然大悟:“哦!原来老师是叫我去拉牛的角啊,肯定不是真的要我去拉牛的头嘛!”
想到这儿,小梁同学立刻精神抖擞起来,毫不犹豫地抄起手中的锯子,对准其中一头老牛的牛角,准备大显身手一番。
可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恰巧校长路过此处,一眼就看到了小梁同学正拿着锯子对着老牛的牛角比划着。
校长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大步冲上前去,怒声喝问道:“你这小子,在这里干什么坏事呢?怎么竟敢公然锯牛角,难道不知道这是严重的破坏行为吗?”
小梁同学被吓了一大跳,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校……校长,是老师让我这么做的呀!”
校长完全被搞迷糊了,心里暗自思忖着:“老师怎么会允许他做出这样离谱的事情呢?”
面对如此扑朔迷离的情况,三方决定当面对质,以查明真相。
经过一番紧张而又严肃的询问和解释之后,最终发现原来是那位同学犯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原来啊,那只牛的名字竟然巧合地叫做“狗头”!这下子可就闹笑话了。
老师哭笑不得地说道:“我说的是要你把犁杖上面那个用来固定铧板的部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狗头’给取下来,可没叫你去拉扯那头牛的脑袋呀!”
听到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
说来也是,对于很多不熟悉农耕器具的人而言,确实很难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部件还有个如此特别的名称。
毕竟,它藏在犁杖内部,平时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称呼差异,却引发了一场有趣的误会。
学校食堂的伙食之差简直令人发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餐餐都是那些难以下咽的粗粮。
而负责掌勺的那位做饭师傅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他名叫王败类,是个年逾不惑的老光棍。
此人不仅面相凶狠,而且为人极为刻薄,对学生们毫无关爱之心,自然也就得不到学生们的半点好感和尊重。
每逢农忙时节,校方总会毫不留情地从各个班级抽调一部分同学前往田间劳作。
作为“犒劳”,中午时分学校会免费给这些辛勤劳作的同学们供应一顿面食。
然而,即便是这样难得的改善伙食机会,也常常被搞得鸡飞狗跳。
记得那一回,正值姚广金在校读书期间。
一天干完农活后,饥肠辘辘的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涌进食堂准备享用午餐。
当他们看到盛放馒头的大盆时,不禁大失所望——里面的馒头已经所剩无几。
于是,几个机灵鬼相互使了个眼色,心领神会地决定来一场小小的恶作剧。
只见众人纷纷鼓起肚皮,风卷残云般将盆中的馒头一扫而空,眨眼间便只剩下空空如也的盆子。
紧接着,他们又佯装着大声叫嚷起来:“哎呀呀,这点儿馒头怎么够啊?我们根本没吃饱呢!”
听到这话,厨师王败类虽然心中恼怒,但碍于校方规定,也只得无奈地再次钻进厨房忙碌起来。
趁着这个空档,同学们可没闲着,一个个像脱缰野马一般冲向操场,兴高采烈地打起了篮球。
毕竟刚刚狼吞虎咽吃下那么多馒头,得赶紧运动一下,好让肚子里的食物尽快消化掉,腾出更多空间来迎接即将上桌的美味。
过了好一阵子,王败类总算是满头大汗地端着满满一盆热气腾腾的面片走出了厨房。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才短短一会儿工夫,盆子里的面片竟然又被吃得干干净净,连汤底都见了底!
更过分的是,同学们居然还厚着脸皮继续喊着没吃饱。
这下子,王败类终于忍无可忍,气得暴跳如雷,嘴里骂骂咧咧地转身又回厨房去准备新一轮的食物。
可就在他手忙脚乱地快要把新做的饭菜弄好之时,午休结束的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原本还围坐在餐桌旁等待开饭的同学们瞬间作鸟兽散,呼啦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只留下王败类独自站在厨房里,望着满桌的锅碗瓢盆和尚未收拾干净的残羹剩饭,气得脸色发青,却又无可奈何……
平日里,这所学校选择住校的学生数量并不多,大概也就只有十来个人而已。
这些学生无一例外都来自于东山里头的人家。
而且呢,他们也并非一直都住校,时而会回家居住,时而又回到学校宿舍过夜。
记得有那么一回,出于对住校生活的好奇心理,我特地留下来体验了整整两天。
说起那时候的伙食啊,可真是令人不敢恭维!
负责做饭的王败类煮出来的小米饭口感极差,简直可以用“渣”来形容。
每次他都会做出满满一大盆的量,结果一顿接着一顿地吃,上顿饭剩下的下顿饭继续热着吃,毫无变化。
这样的饭菜着实让人大倒胃口。
夜幕降临后,那宽敞的大通铺上可以容纳二三十人同时入睡。
而王败类总是喜欢占据着炕头那个位置。
每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会起哄,怂恿他给大家讲讲那些庸俗不堪、低级下流的黄色笑话段子。
甚至还要求他分享自己在外头搞不正当男女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搞破鞋”)时的亲身经历。
如果正值用餐高峰期,前来就餐的食客络绎不绝,王败类独自一人在厨房里就会忙得晕头转向、应接不暇。
无奈之下,他只好请来某位老师的家属过来搭把手,以应对这繁忙的场面。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知怎的,竟渐渐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说王败类和那位家属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甚至还有传言称王败类已经将她“拿下”了。
就这样,这个绯闻在人们口中越传越离谱。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约过去了十年之久。
有一天,机缘巧合之下,我竟然在一家供销部里再次品尝到了王败类亲手烹制的午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不久之后,突然传来消息称王败类跑路了!
而且据说他还欠下了一大笔数额不菲的钱款,至今下落不明。
话说回来,甄玉清和顾校长二人乃是同窗好友。记得那一年的盛夏时节,天气异常炎热,骄阳似火。
我们整个班级都被安排前往下甸子屯,此时单独经营核算的良种场,协助农民们进行夏季除草的工作。
那天中午时分,烈日当空,大家早已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
开饭时间到了,而此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羊肉馅大包子端上了桌子。
那一个个皮薄馅大、汁水丰盈的大包子让同学们垂涎欲滴,纷纷狼吞虎咽起来。
没一会儿功夫,不少同学就吃得肚子滚圆,直喊着再也吃不下啦。
看看,这就是曾经的自强大队,或者说是良种场的豪迈!
依照原本既定的学期规划,只需历经短短两年光阴,这回待到春暖花开之际,我们便能满心欢喜地从高中校园顺利毕业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恰好在这段关键时期,国家突然调整了毕业时间节点,将其重新改回到了秋季。
如此一来,我们不得不继续留在校园内苦熬半年之久。
在这额外延长的半年时光里,情况着实有些混乱不堪。
我们手中既没有崭新的课本可供翻阅学习,也缺乏明确具体的课业任务和课程安排表。
每日身处校园之中,刚刚结束一堂课,对于接下来究竟会上什么课,大家全然摸不着头脑、一无所知。
有时候,今天会有这位老师前来随意敷衍地讲授一节课;到了明日呢,则换成另外那位老师同样漫不经心地糊弄一下课堂。
更有甚者,校方还时不时邀请一些校外人士前来临时救场凑数。
记得曾有那么几天,学校特地请来了农机站的国站长为我们授课。
他所讲述的主题乃是关于农业拖拉机相关的知识要点。
只可惜呀,这种讲解并非系统性地从头开始循序渐进,而是如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般,毫无头绪地横插进中间部分开讲。
结果可想而知,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简直就是云里雾里,压根儿没法听懂其中的门道。
比如说,那一天他兴致勃勃地拿来了一个发动机内部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这个部件有着一个颇为拗口的名字——气缸活塞。
不仅如此,他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与之相关的各种复杂知识,像是关键的曲轴等等。
就这样,连续听了好几节这样的课程之后,我们才逐渐明白过来,原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竟然就是链轨拖拉机运转的核心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其心脏部位。
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时间匆匆流逝,一晃眼过去了整整五个年头。
谁能想到呢?这位当初给我们讲解发动机知识的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我的岳父大人!
要知道,在那段时光里,尽管我和他相识已久,但对于他家中亲人的状况却是一无所知。
他的女儿,就连她的存在我都未曾听闻过半分。
所以啊,不得不感叹,婚姻的缘分真是无比奇妙,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
就如同古代传说中那位神秘的月下老人,用红线巧妙地牵引着世间男女的姻缘。
而在遇到我如今的妻子之前,我在婚姻的道路上可谓历经波折、饱尝艰辛。
那些年里,我四处寻觅自己的真爱,不断地尝试与不同的女子交往,却总是以失败告终。
正当我心灰意冷之时,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就在不经意间的一次回眸,我突然发现,那位命中注定的佳人早已静静地站在了那个意想不到的角落等待着我。
这种感觉,就好似那句古诗所描绘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倘若我们就这样一直保持着恋爱关系而不去走进婚姻的殿堂,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否会有新的人成为彼此心中最深爱的那一个呢?
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从未深思过,也不敢去想象那个可能的答案。
毕竟爱情这东西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未知,谁又能准确地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变迁以及各种经历的累积,我们的心境和情感需求都会有所改变。
但无论如何,此时此刻的我只希望能够珍惜当下,与她共度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