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着我发光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4章 外族来人经商,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胡商们将信将疑地交头接耳。叶明见状,当即派赵诚去商号取来五十两现银,当场展示兑换过程。当阿迪勒亲手将银票换成沉甸甸的银子时,胡商们发出阵阵惊叹。

"神奇的纸!"阿迪勒抚摸着银票上精细的纹路,"在我们那儿,只有大汗的金令才有这么精美的印制。"

这一幕吸引了众多围观者,其中包括其他中原商人。看到胡商都接受银票,他们对这种新式货币的信心大增。叶明知道,今天过后,银票的流通范围将扩大数倍。

离开商队营地,叶明迫不及待地赶往农事司。他亲自将种子分类,交代经验丰富的老农官分头试种。

"这'金苹果'喜温怕涝,要找向阳排水好的地块。"

"'波斯草'耐寒,现在就可以播种。"

"'醉仙桃'最要紧,找最肥沃的田,我要亲自盯着..."

老农官们虽然不明白侯爷为何如此重视这些"胡人花草",但半年来叶明的种种神奇已经让他们养成无条件执行的习惯。

忙完这些,已是夕阳西下。叶明信步回到外商区,想看看胡商的夜市。此时的营地比白天更加热闹,篝火点点,胡琴声悠扬。几家临时酒肆已经开张,卖的是西域特产的葡萄酒和烤羊肉。

叶明在一个卖香料的小摊前驻足。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胡商,正用生硬的汉语招徕顾客:"上好...香料!炖肉...香!"

突然,叶明注意到摊子角落摆着几个陶罐,里面是棕褐色的粉末。老胡商见他有兴趣,立刻献宝似的捧起一罐:"大人...这个!治病!伤口...不烂!"

叶明沾了一点闻了闻,一股刺鼻的气味冲入鼻腔——是硫磺粉!而且纯度相当高。

"哪里产的?有多少?"叶明急切地问。

老胡商被他突然的热情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解释:这来自西域某处的火山口,商队每年只能带回十几罐...

"我全要了。"叶明毫不犹豫,"以后有多少要多少,价格好商量。"

硫磺是制作火药的关键原料,这一发现比那些种子更重要。叶明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建立稳定的采购渠道。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余光瞥见一个身影快速闪入帐篷阴影中。那是个普通杂役打扮的胡人,但脖颈处隐约露出一道箭疤——与之前发现的细作特征一模一样。

叶明心头一紧,表面却不动声色。他假装闲逛,暗中观察那人动向。只见杂役鬼鬼祟祟地绕到货栈后方,似乎在记录什么。顺着他的视线,叶明发现那里正好能望见工业区的烟囱。

"赵诚,"叶明低声唤来商税司主事,"那个穿灰袍的胡人,派人盯着。记住,别打草惊蛇。"

夜色渐深,外商区的欢闹声却愈发热烈。胡姬们跳起了旋舞,裙摆如花朵绽放;商人们借着酒意讨价还价,各种语言混杂在一起;好奇的安阳百姓穿梭其间,品尝异域美食,购买新奇玩意...

叶明站在高处,望着这幅胡汉交融的画卷,心中感慨万千。这才是他理想中的安阳——开放、包容、充满活力。

回到府衙,叶明在灯下仔细检视今天的收获。西红柿、菠菜、茄子、棉花...这些作物的潜力远超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特别是棉花,一旦推广种植,将彻底改变百姓的穿衣问题。

"侯爷,那人查清楚了。"赵诚匆匆进来汇报,"确实是胡人,但在泾州生活多年,上个月才加入商队。更奇怪的是..."他压低声音,"晚饭后有人看见他与城中粮行的赵掌柜密谈。"

"赵掌柜?"叶明眯起眼睛,"是赵通判的侄子吧?"

"正是!侯爷,要不要..."

"继续监视,一网打尽。"叶明沉声道,"另外,明天以我的名义邀请阿迪勒头领赴宴,就说...商讨长期贸易协议。"

赵诚领命而去。叶明重新看向桌上的种子,思绪却已飞向更远的地方:安阳府作为东西方贸易枢纽的蓝图,火药改良的可能性,以及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暗流...

窗外,不知哪个胡商吹响了羌笛,悠扬的曲调在安阳的夜空中飘荡,仿佛在诉说遥远西域的故事。叶明深吸一口气,闻到了风中带来的香料气息。这座边城,正在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这座桥梁坚固而长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婚后第三年,她注销身份消失了

槐玉

玄幻:我靠符箓,横推万古

梦子和

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

九七七

汉云

清清明明

我都死遁了,男主们把我骨灰扬了

南黎痞子

剑道之主

黑暗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