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大师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一段过往,星汉西流夜未央,悟空大师兄,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都 上元节

晋王拓跋宏入天龙寺出家不过数日,朝中看似风平浪静,而对于这位出家的大魏亲王,大概已经没人在意了。

上元节灯会,整个东都城最热闹的地方有两处,一处在太液池边环绕的春熙大街和翠柳大街,这是东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除了所有酒肆、茶楼、青楼、成衣、锦缎铺子、胭脂水粉店、那怕是当铺、钱庄也全部开门,不设宵禁,通宵开门。

街道上沿湖边小路搭起夜市街棚,延绵数里,各种小吃、摊贩、小首饰工艺品的摊子一家接一家,每个铺面摊子都挂起花灯,且彼此相连,如五彩珍珠,环绕整个太液池,映照的一片灯火通明,瑰丽无比!

湖面上的游船画舫如繁星点点,散落于太液池中,百狮桥上挂起了灯笼,造型各异的石头小狮子也都显得憨态可掬,天还没黑,街道上已经人山人海,杂耍的、唱曲的、说书的、算卦的卖艺人,挤满了桥两端的广场!叫卖声时起彼伏,到真的是一副太平盛世景象。

另外一个地方在天龙寺,山下的龙门镇聚拢了全国各地来上香的人,初十五上龙门寺烧香祈福保佑一年的平安顺遂是北朝的传统,所以景象不亚于太液池畔,只是没有那么世俗,多了一些庄重。

天龙寺也是通宵开门接待信徒,山下摆了香钱摊子,供信徒自由取用,你愿意投点香烛钱就随意,不投也可,不过多半大家新年图了好意头,反而会多给。

为了方便信徒上山,龙门山的山路上,隔十步就立了灯柱,上面的灯也一早就点亮了,夜晚降临的时候,满山光花,映照着天龙山壁上石窟的四万八千尊佛像和山顶的三十丈巨佛,真如西天佛国降临与世,山顶上的建筑唯一不亮灯的地方只有天龙塔,只因为这里是晋王的清修禁地,拓跋宏初十六入了塔,这通往天龙塔的路就都由武僧看管起来,旁人不得进,至今也有两个多月了。

此刻,晋王拓跋宏正穿着僧袍站在十九层塔顶,看着山下的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不知道她过的好不好!”

他自己对自己说着,也不敢确定那个她到底是谁!

“殿下心中有挂念?”

智信从塔中走出来!

拓跋宏转身行礼:“师父,我在修行中,确实不应该有杂念!”

智信走到走廊上,手扶着塔边的扶手问道:“殿下看这景象可美?”

拓跋宏点头“美!”

“天下苍生要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不过求一个安稳的生活,所以你祖父和你父皇都可以算作一代明主!结束北朝六十多年的战乱,让这北朝有了四十年多年的太平盛世!所以这盛世应该延续下去?殿下你应该明白,有些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智信无意间透露出自己的心迹,这其实也是拓跋宏一直疑惑的事情。

“师父,我二哥心情宽仁、且自幼精通经史,是一个谦谦君子,在朝颇有贤明,他应该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为何师父不看好他呢?”

拓跋宏到今天才敢说出心中的疑惑。

“殿下,若今日鲜卑没有入住中原,我们仍在白山黑水,中原为汉人之王朝,天下万民为一族,且汉人朝野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鲜卑一族可有机会入主中原?

智信提出了一个假设。

“没有机会!”

拓跋宏的回答没有犹豫。

智信微微一笑,风吹过他的袈裟,他看了眼前的年轻人,开口细说道。

“时至今日,鲜卑与汉人已经没什么分别了,只是行为上一致了,身份上确未必认为一致,所以就有矛盾。若齐王登基为帝,他未必依靠的是鲜卑旧臣,反而依靠的是汉臣,汉臣依靠他来推行新政,那些改革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若全完按照汉臣的意愿推广,则势必将鲜卑勋贵势力连根拔起,陛下在时都知道彼此制衡,可是如果齐王继位操之过急,恐怕局势会迅速糜烂啊!”

智信说到了拓跋宏的痛处,其实他内心也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包括谢相、叶先生、镜堂先生都曾经跟自己说过这个话题,但是其实他不知道最终的出路在那里,但是他明确的知道,一旦齐王真的按照汉臣说的去做,局势糜烂恐怕很难挽回。

“师父,这也是我一直的困扰,可是路在那里?”

智信此时的给他的感觉就像一个顶尖的谋士和智者,一如曾经他辅佐自己的父皇。

智信也缓缓说出了答案。

“殿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鲜卑勋贵反了,北朝再度陷入混战之中,北有漠北王庭虎视眈眈,南有国力本就强于我们的南朝,大魏危已;另外一种齐王手段了得,用雷霆手段震慑宵小,登基伊始就除掉那些手握兵权的北朝勋贵大将,完全重用汉臣,短期内可保江山无虞,但是二十年后呢,齐王不是一个知兵的人,再过二十年鲜卑一族血性完全磨灭,漠北挥军入关,谁人可挡,若此时南朝再乘火打劫,大魏必亡!而北朝的汉人呢,还经得起又一次胡乱吗?”

智信缓缓道来,拓跋宏脸色变的越发难看。

“所以殿下,汉化改革是必须要做的,但是这个改革不是以摧毁鲜卑上层,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做,而是从君主自上而下的去做,从皇室的改革开始,然后再到勋贵,再到百姓。”

“你祖父孝武帝完成了第一步统一北朝,你父皇已经走完了第二步汉胡共治,需要后继之君走第三步就是鲜卑入汉!”

拓跋宏疑惑道:“师父,我二哥不正是想做这种改革吗?”

智信解释道:“殿下,听老衲细细说来,这一步齐王不能做的原因有三。”

“其一,齐王性格过于温和怀柔,且过于顾念亲情,容易被人左右,因此他并无自己的完整执政理念,国家政策多半被人左右。”

“其二,齐王缺少杀伐果断,遇事犹豫不决,一旦局势糜烂,恐怕难以力挽狂澜。”

“其三,齐王自幼完全接受汉臣教育,骨子里鲜卑血性缺乏,且从未经历杀场,如鲜卑旧将被除,何人可以领兵救危困!若今日南北一统,且不是鲜卑、汉人保持微妙平衡的政局了,他在名臣辅助之下,可有成为一代守成明君,而现在大魏是在走钢丝,他做不得这天下的掌舵人!”

智信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师父,你说的,其实都对,但是父皇难道看不透吗?”

拓跋宏问道,智信道。

“陛下有他的苦衷,先太子虽然才具平平,但是可以协调好汉臣和鲜卑勋贵的关系,不是最好的人选,但是是合适的人选,不料英年早逝,陛下有了心病,齐王是刚好是可以弥补他心病的人!他害怕自己驾崩后的会发生的事情?”

“父皇的心病?父皇驾崩后会发生的事情?”

“殿下,有一些事情,为师觉得应该是时候跟你说说了,你可以听为师慢慢说!”

....

一场三十年前的故事,拓跋宏第一次完整的听到,不是只言片语,不是父皇的讳莫如深,而是真正的如画卷一般在他面前铺开。

只是那个故事过于残酷和血腥,即使拓跋宏在战场经历了腥风血雨,还是让他一阵胆寒。

.....

事情要从你祖父孝武帝武德十七年开始。

武帝敕令信国公独孤镶征讨北燕,意欲一统北方,为了锻炼皇子,命太子拓跋邕、二皇子拓跋显随军出征,各领一军,归独孤镶统领。

当时独孤文钦是军中副将,而窦晏乃是你父皇的参军,北燕坚壁清野,我军粮草短缺,被挡在了冀州城下。

太子和你父皇都奉信国公军令去筹集军粮,窦晏跟你父皇建议,突袭齐州,破城可得粮草,被你父皇应允;而太子把目光放在了冀州通往幽州的逃难百姓身上。

当时官道上有不下二十万的逃难百姓,多半是老弱妇孺,他带兵抓住了百姓,然后杀了所有的老人,还有中年人,足足杀了有十几万人,太子称此举为打草谷!

被他们杀掉的人被叫做两腿羊!

太子命人将他们的肉全部腌制成了肉干,以充军粮,所有遗骨弃之路边,那场面真的是浮屠地狱。

太子又将剩下的十余万年轻女子和孩子用绳子串联,带回营地,作为牲畜养着,留着日后再杀。

太子营中的血腥之气,数十里可闻

.....

“两腿羊!两腿羊!”

“天下那里有如此的为君者,天下那里有这样的地狱啊!”

拓跋宏浑身冰冷,嘴里喃喃自语,愤恨不已。

而智信的表情如常,仿佛再说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

....

我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僧侣,下山和师父一起收敛遗骨,但是太多,太多了,最后师父做法裂开了大地,将那些遗骨尽数埋入地下,所有人都混在一起。

师父跟我说:“智信,你下山去吧,这天地之下的亡魂太多了,我们超度不过来的!你去找梁王,跟着他辅佐他,让他可以成为北朝的帝王,只有他能挽救这北朝苦难的百姓!以恶制恶,金刚伏魔!”

我拜跪恩师下了山,此生立志还北朝太平,立志还神州太平、立志渡尽天下亡灵!

那晚我一个人进入了你父皇的军营,你父皇问我:“和尚,你说的往生极乐存在吗?”

我说:“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让我替身顶罪?我干脆上位掀翻全家!

晏昭琬

重生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没用至极

玄幻:我无限极顿悟

我爱吃的西红柿

神算萌妻:傅太太才是玄学真大佬

易小升

欲染

乐盈宁

全民海岛求生:我能听到万物心声

老象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