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大师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为师让你们出出名,星汉西流夜未央,悟空大师兄,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叶落河与晏道临有说有笑的走入万诗楼,身后还跟着几名极为丰神俊逸的书生,这样的情况在万诗楼,乃至整个丹阳都极为罕见,晏道临的诗词之道天下绝顶,故而才能成为这船山书院的讲师和这万诗楼的楼主,整个丹阳学子没有不认识他的,也多有敬重。
不少人上前行礼,晏道临微微点头,也不解释,自顾自的跟着叶落河边说话,边楼上走。
“知秋兄,三十年前这三楼就是我们兄弟们的包房了,你和二苏,还有王泉随便丢一首诗,就能让我们混顿吃喝,现在可倒好,一个月都未见的有一个人有机会登上三楼的。”晏道临追忆往事,满是欢喜,也满是遗憾。
叶落河也笑着指着旁边的一首刻在墙上的诗说道:“道临,你这么说就无趣了,这万诗楼里你藏了不少你自己的私货吧?”
晏道临笑道:“都说我的诗词冠绝天下,比起二苏和你来,我是棋差一招了,到是比老陆和王泉强那么一点。”
叶落河笑道:“你该出山去朝堂。”
晏道临摆摆手:“大苏兄去年回来看我,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出山去做官,他还是喜欢老老实实做学问。”
两人闲谈着上了楼,不过这话里话外透出来的信息倒是让坐在一楼、二楼的那些人惊得说不出话来。
“二苏先生、王泉先生,晏博士说的应该就是正主啊,那陪同的人是谁呢?”
大厅里一个年轻学子忍不住跟旁边的友人求证。
那友人回想了一下,说道:“刚才提到了知秋?这名字听着耳熟啊。”
突然隔壁桌一学子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想起来了,是叶落河叶知秋,一叶障目,天下皆暗的叶知秋先生,刚才那人就是叶先生。”
另外一桌的人跟着说:“听说叶先生如今是太子少傅,跟随永慧公主和雍王殿下去往魏国,如此看来身后之人中必定有殿下。”
旁边又一人接上道:“我国的晋王殿下是迎亲使,看来晋王殿下可能也在。”
楼下的喧哗很快传到了楼上。
晏道临笑着对身后的永慧他们行礼道:“晏道临见过公主殿下、雍王殿下、晋王殿下,见过李将军,看来诸位的身份自然是瞒不住的,我这就清空万诗楼,以免惊扰了几位殿下。”
拓跋宏上前道:“晏博士,无妨的,本王听说丹阳山之前早就有过皇子来求学的,甚至储君都有,故而我们的身份无碍的。”
永慧听完也上前说道:“晏博士,丹阳本就是自由求学的地方,故而什么身份并不重要,我们就是来体验一翻的。”
晏道临笑道:“那好,看来是我有些侨情了,诸位请吧。”
众人进入三楼唯一的雅间落座,这雅间的家具自然都是上等的黄花梨木所制作,且都线条简练,像是大夏朝的风格,雅间内有琴台、书案、百宝架、书架,都素雅简朴,玉石金器是没有的,倒是摆放了不少前朝均州的官窑瓷器,那种天青蓝色加上自然的金丝开片纹理浑然天成,被誉为千金难买一瓷的绝品,地上摆的的屏风绘制的是四海仙境,拓跋宏、永慧上前观看,但是屏风没有署名和提拔。
晏道临笑道:“两位殿下,这屏风是镜堂先生所画,镜堂先生说愿世间百年后无人记得自己,故而所有的画作丹青皆没有署名。”
拓跋宏颔首道:“镜堂先生还真是个怪人。”
永慧莞尔一笑,觉得这个说法颇为有趣,拓跋宏微笑着回应着。
叶落河坐下看着窗外,此刻万诗楼下居然围满了人,都抬头看着楼上,见叶落河露出半边头来,下面居然有人开始呼喊。
“知秋先生,知秋先生,小人想拜入先生门下,求先生收留。”
“知秋先生,我们想要拜见雍王殿下,还请您应允,我想要跟随先生身边,一同去魏国。”
“知秋先生,我乃魏国人,不知晋王殿下可在,听说殿下归朝,我等愿意随行左右。“
……
不仅仅是楼下,楼内那些喝酒的宾客也都想上三楼拜见叶落河和诸位殿下,场面有些失控。
晏道临笑道:“知秋,我看你来我这万诗楼,怕是有所预谋吧?”
叶落河也不回答,叫拓跋宏和萧思钰过来:“晋王殿下,七殿下,你们听为师说。”
叶落河在两人耳边附耳说了几句,两人都频频点头。
然后叶落河笑着对晏道临说:“当年我若不在此跟二苏斗诗,焉能一夜扬名啊!”
晏道临无奈的摇摇头,当初的斗诗的岂止叶落河和二苏,只是自己、老陆和王泉都斗不过二人而已,老陆、王泉气的离开了丹阳山,二苏和叶落河被谢勋举荐入了朝,自己赌气留在书院,发誓若写诗比不过二苏和叶落河,此生不出丹阳山,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自问此生终究是比不过了。
........
叶落河站起身来,往包厢外的阳台走去,拓跋宏与萧思钰紧随其后,当叶落河站在阳台上向楼下的人微笑摆手的时候,楼下已经聚集了上千名学子,见叶落河出来都惊呼起来。
“后学末进,拜见知秋先生!”
“学生拜见知秋先生,还望先生收留!”
“先生,能否今日赐下一言,留段佳话?”
……
叶落河心中不禁有些觉得无奈,看来当年文踢王泉、斗诗二苏、日日以诗换酒,加上镜堂策问,时过了三十年依然还有人记得。
叶落河抱拳说道:“诸位学子,鄙人随殿下去往魏国,不过受镜堂先生所邀,先生要见见几位殿下,所以在此停留一日,明日便走,故而只能让大家失望了,想要入朝为官的,去梁国的可以去建都参加国子监入学考核,之后会有科考定名次官职,去魏国的也可以去东都入太学,鄙人不收弟子,万望见谅。”
楼下又有人喊.
“叶先生虽然您不收弟子,但是我们愿意跟随殿下左右,鞍前马后!”
“就是,殿下为国受难,我们都很敬佩,愿意随殿下赴国难!”
“听说晋王要回朝,我等愿意跟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