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权势之巅
半两京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权势之巅,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半两京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孙明德离去后,萧承煜不禁感叹:\"你的政治手腕,越发娴熟了。\"
苏锦绣微微一笑:\"为了大衍的未来,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手段不得不学。\"
回到寝宫后,苏锦绣召集了心腹商议对策。除了王太医、周伯外,还有从农业学院和医学院选出的精英骨干。
\"祭天大典在即,册后大礼也将随之而来。\"苏锦绣沉声道,\"太后和反对派显然不会坐视不管。接下来几日,将是最关键的时刻。\"
周伯上前道:\"根据密探回报,丽妃的余党已与江南盐帮取得联系,似乎准备在京城制造混乱,借机破坏册后大典。\"
\"这正合我意。\"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早已在京城各处埋下暗桩。只要他们敢动手,就等于自投罗网。\"
她转向农业学院的负责人:\"亲王接风宴的准备工作如何了?\"
\"已全部就绪。\"对方答道,\"按照娘娘指示,我们特意安排了农作物品鉴、新型农具展示和丰收成果汇报。还准备了各地农户的感谢信,足以证明改革给百姓带来的实际好处。\"
苏锦绣满意地点头:\"很好。记住,重点不是炫耀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要让亲王们看到改革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百姓生活。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次日清晨,苏锦绣正在批阅奏章,巧儿匆匆进来禀报:\"娘娘,三位亲王已经到了城门外,预计午时便能抵达皇城。\"
苏锦绣放下朱笔:\"传令下去,一切按计划行事。另外,让王太医带人提前到农业学院做最后准备。\"
巧儿刚要退下,又有侍女进来报告:\"娘娘,中书令郑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苏锦绣略感意外:\"郑大人?他不是一向站在太后一方吗?\"
\"是的,娘娘。\"侍女回答,\"但他看起来十分着急,说是事关重大。\"
苏锦绣沉思片刻,然后道:\"让他进来吧。\"
郑大人进入后,行了礼,然后四下环顾,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娘娘,老臣有一要事相告。太后已经密令人在亲王接风宴上下毒,意图嫁祸于娘娘,从而彻底摧毁娘娘的声誉。\"
苏锦绣闻言,不惊反笑:\"郑大人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郑大人苦笑一声:\"老臣虽曾追随太后多年,但从未想过要伤及无辜。太后此举,实在有违天理人伦。况且...\"
他顿了顿,继续道:\"老臣幼子得了怪病,多方求医无效,最后是娘娘亲自诊治,才救回一命。这份恩情,老臣铭记在心。如今太后行事越发偏激,老臣实在无法再追随下去。\"
苏锦绣静静听完,目光深邃:\"郑大人有心了。不过,此事我早有防备。只是不知太后打算如何下毒?\"
\"太后已收买了几名厨役,打算在宴会上的主菜中下毒。\"郑大人详细道来,\"毒药无色无味,但食用后会在半日内发作,症状与霍乱相似。太后的计划是让亲王们中毒后,嫁祸给娘娘的农业改革,声称是新型粮食引起的疾病。\"
苏锦绣冷笑一声:\"太后果然狠辣。不过,她低估了我的准备。\"
她转向巧儿:\"立即通知王太医,按照第二套方案行事。另外,让周伯秘密调查那几名被收买的厨役,但不要打草惊蛇。\"
郑大人欲言又止:\"娘娘,还有一事...太后已经在三位亲王面前承诺,若能阻止娘娘登上后位,将分别赐予他们三城之地作为封赏。\"
\"哦?\"苏锦绣挑眉,\"太后倒是慷慨,只是不知这三城是从哪里划出的?\"
\"正是娘娘主持农业改革后,产量大增的三个州府。\"郑大人叹息道,\"太后是想借亲王之手,将娘娘的功绩变为他们的私产。\"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但很快恢复平静:\"多谢郑大人告知。这一切,我都会妥善应对。\"
郑大人告辞后,苏锦绣迅速调整计划。她派人召集核心班底,详细安排了新的对策。
\"太后想借亲王之手打击我们的改革,却不知这正好给了我们分化她们的机会。\"苏锦绣自信道,\"只要处理得当,不仅能化解危机,还能彻底瓦解她的势力。\"
当日午后,三位亲王抵达皇城,按照礼制先去向皇帝和太后请安。而后,在户部尚书李元华的提议下,决定在农业学院举办盛大接风宴。
苏锦绣亲自到场迎接,态度谦恭有礼,完全不像是与太后争斗的一方。她带领亲王们参观了农业学院的各项成果,详细解释了改革如何惠及百姓。
\"此次农业改革,已经让全国粮食产量提高了三成。\"苏锦绣真诚地说,\"过去常年闹饥荒的地区,现在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有余粮储备。这些成就,都是陛下英明领导的结果,臣妾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谦虚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亲王们不禁对苏锦绣心生敬意。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变得肥沃,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如今健康有活力,心中的敌意不知不觉消融了许多。
宴会开始前,苏锦绣暗中安排王太医替换了所有食材,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她特意邀请了几位中立派大臣参加,让他们亲眼见证农业改革的成就。
宴会上,苏锦绣主动敬酒,坦诚相待,将农业改革的功劳大部分归功于皇帝和朝中大臣的支持。这种谦逊的态度,与太后描述的\"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形象完全不符,让亲王们开始怀疑太后的话。
席间,苏锦绣借机提到:\"听说三位亲王的封地都面临旱灾问题。恰好我们最近培育出了一种耐旱作物,不如待宴会后,我亲自为三位亲王讲解种植方法,并赠送良种,以解燃眉之急。\"
这一提议正中亲王们下怀。他们的封地确实常年干旱,粮食产量低下。若能获得良种和种植技术,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席间,最年长的亲王忍不住问道:\"听闻太后对贵妃娘娘多有不满,不知是为何故?\"
苏锦绣微微一笑:\"太后年事已高,对变革难免有所顾虑。臣妾推行农医改革,确实打破了一些旧有规制,可能让太后心中不安。不过,为了百姓能吃饱穿暖,为了大衍的繁荣昌盛,这些改变是必要的。\"
她顿了顿,又道:\"臣妾深知太后对大衍的贡献,从未有丝毫不敬之意。只是在国家大计面前,有时不得不坚持己见。希望三位亲王能理解。\"
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又给足了太后面子,显示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三位亲王对视一眼,心中对苏锦绣的印象大为改观。
宴会结束后,苏锦绣如约向亲王们详细讲解了耐旱作物的种植技术,并赠送了大量良种。三位亲王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离开农业学院时,大皇子低声对二皇子说:\"此次进京,恐怕事情不如太后所言那般简单。这位皇贵妃不仅才华横溢,更心系天下。登上后位,实乃众望所归。\"
二皇子微微点头:\"确实如此。太后可能有些偏颇了。\"
夜幕降临,苏锦绣回到寝宫,巧儿兴奋地报告:\"娘娘,计划大获成功!三位亲王对娘娘赞不绝口,已开始动摇立场。而那几名被收买的厨役,也已被周伯秘密控制,他们已经承认是太后指使。\"
苏锦绣露出欣慰的笑容:\"很好。太后想借亲王之手打击我,却不知这正好给了我瓦解她势力的机会。今日一役,不仅化解了亲王们的敌意,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这一步,走得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