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京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推广流金,百亩新生,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半两京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轻人们认真地点头,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这些日子的相处,让他们对这位贵妃娘娘充满敬佩。她不仅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对农事有着真挚的热爱。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锦绣带着技术团队马不停蹄地往返于三个推广站。每到一处,她都要亲自查看土地条件,指导人员培训,解答技术难题。她的衣裙上总是沾着泥土,但她毫不在意。渐渐地,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体系开始形成。

在通州的推广站,她特别关注水利设施的改造。"这条渠道要加宽一些,"她蹲在田埂上,仔细测量着水渠的宽度,"要保证旱季也有充足的水源。"旁边的工匠们惊讶于她对水利工程的了解,纷纷虚心请教。

在大兴,她着重解决了土壤改良的问题。当地的土质偏碱,她让人用特制的肥料进行改良,并详细记录了改良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要形成完整的技术档案,"她对记录的学生说,"这些经验以后都能用得上。"

在良乡,她遇到了一些农户的质疑。"娘娘,他们说新法子太麻烦,不愿意改。"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愁眉苦脸地报告。

"带我去见他们。"苏锦绣没有丝毫不耐,而是亲自去和农户们交谈。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新技术的好处,还带着他们实地参观示范田。农户们看到同样大小的田地,用新法种植的产量明显更高,态度也开始转变。

然而,就在改革如火如荡进行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丽妃派去良乡的探子发现,当地有人在暗中收买农户,散布对新农法的质疑。

"这些人说新品种的稻子不结实,劝农户们别种。"探子回报道,"还有人暗中破坏了几处试验田的水渠。"

"娘娘,要不要派人彻查?"周伯神色凝重地问道,手中握着的茶盏都有些颤抖。

苏锦绣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用。与其费力抓人,不如用实际效果说话。"她吩咐推广站的人员要更加耐心地向农户解释,同时加快示范田的建设。她深知,在这场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赢得民心。

果然,当第一批按照新农法种植的稻田开始抽穗时,那些质疑的声音自然消失了。农户们亲眼看到新品种的稻穗比普通稻子大了足足一圈,颗粒也更饱满。这种直观的对比比任何说服都来得有效。

为了确保推广质量,苏锦绣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她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细节都写进了考核细则中:从技术指导到产量统计,从农户满意度到人才培养,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这套标准后来成为各地推广站的重要依据。

"娘娘真是想得周到。"农院的王师傅看着这份考核标准,不禁感叹道,"有了这套标准,我们教学也更有方向了。以前总觉得有些茫然,现在知道该往哪里使力了。"

苏锦绣欣慰地点点头。农院就是她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只有培养出更多懂技术的人才,才能让改革持续推进。她已经开始着手规划农院的扩建工作,准备在来年春天增设更多专业。她甚至在考虑开设专门的水利课程,因为她发现很多地方的灌溉系统都亟待改进。

当天晚上,她又收到了一份来自皇帝的密信。萧承煜在信中说,他已经注意到有人在暗中破坏改革,让她多加小心。同时也表示,只要农业改革继续取得进展,朝廷就会加大支持力度。读着熟悉的笔迹,苏锦绣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改革之路上,能得到皇帝的理解和支持,是她最大的幸运。

看完信,苏锦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试验田。星光下,新开垦的农田如同一块块绿色的翡翠,默默孕育着希望。夜风送来泥土的芬芳,夹杂着稻花的清香。她知道,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开花结果。

"娘娘,明天还要去大兴查看新建的育种基地。"巧儿轻声提醒道,一边为她准备着明日要用的衣物。

苏锦绣点点头,收回思绪。推广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真千金断亲后,豪门全家哭疯了

是符不是祸

凡人的成长之金融新贵

落灰黑色胶片

成帝称尊:开局获得灵草机缘

天才的存在

钦天除妖师,大明穿越二十一世纪

木子青仙

赶山:契约金雕,大山都是我猎场

番茄烤红薯

抗战之特战兄弟斩日寇

狼烟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