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京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章 力挽狂澜,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半两京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日后,救灾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苏锦绣看到了旱情的严重性。田地龟裂,庄稼枯黄,农民们愁眉不展地站在田间,眼中满是绝望。有的老人跪在地上,脸上的皱纹里满是泪水。看到这一幕,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大家不要担心,这是抗旱良种,保证三日内发芽,半月见效。"苏锦绣走村入户,亲自指导农户们种植新品种,"记住,种下去后要采用深垦漏灌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住水分。沟要比平常挖深一寸,覆土要厚实..."她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细节。

农户们将信将疑地接过种子。但当他们看到苏锦绣亲自下田示范,衣裙沾满泥土却毫不在意,又想起她在农技上的名声,还是按照她的方法认真种植。一些年轻力壮的庄稼汉主动请缨,帮助改造水渠。

王太医那边也没闲着。"天干物燥,最容易滋生疫病。这些药丸要发到每家每户,预防为主。"老太医一边发放药物,一边叮嘱,"记住,一天两次,每次一粒,一定要按时服用。"

五天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采用新方法种植的田地里,嫩绿的幼苗已经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那些服用了预防药的百姓,也没有一个染病的。眼看有了希望,农户们干劲更足了。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身影。

"娘娘,您快看!"李实兴奋地指着农田,黝黑的脸上满是喜悦,"新品种不仅抗旱,长势还特别好!按这个势头,产量恐怕要比普通稻麦多出三成!"

苏锦绣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都是她在空间里反复试验、精心改良的成果。但她知道,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让人盯紧天气变化,随时准备应对新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千万不能过度开采。"

十日后,朝廷派来视察的官员惊喜地发现,危机正在逐渐化解。不仅新种的作物长势喜人,就连原本快要干死的庄稼,在新的灌溉方法下也逐渐恢复了生机。绿油油的禾苗在阳光下摇曳,带来勃勃生机。

"神了,真是神了!"一位老农激动地抹着眼泪,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要不是苏娘娘来得及时,今年可就要颗粒无收了!老汉活了六十多年,从没见过这么神奇的事!"

各地捷报频传,灾情得到控制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就连一向看不惯苏锦绣的保守派大臣,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本事。朝野上下,无不赞叹她的智慧和魄力。

"苏氏医农双绝,当真是我大衍的福星!"朝会上,户部尚书当众赞叹,连连感慨。

萧承煜看着下面议论纷纷的大臣们,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他知道,这次旱灾不仅没有打击到苏锦绣的声望,反而让她在朝野上下赢得了更多支持。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她那颗为民请命的赤诚之心。

然而苏锦绣却没有沉浸在赞誉声中。她知道,这次的旱灾给了她一个重要的启示——必须建立完善的防灾体系。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新的农业改革方案,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抗灾作物和科学种植方法。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宏大的蓝图。

夜深人静,她站在试验田边,回想着这些天的点点滴滴。月光下,农田里新抽出的嫩绿秧苗随风摇曳,带来勃勃生机。

就在这时,一阵清风拂来,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她忽然闻到了一丝雨的气息——是的,北方干旱的天气终于要结束了。她抬头望向天空,星辰闪烁,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甘霖欢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真千金断亲后,豪门全家哭疯了

是符不是祸

凡人的成长之金融新贵

落灰黑色胶片

成帝称尊:开局获得灵草机缘

天才的存在

钦天除妖师,大明穿越二十一世纪

木子青仙

赶山:契约金雕,大山都是我猎场

番茄烤红薯

抗战之特战兄弟斩日寇

狼烟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