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处安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南北朝之北周,帝王故事录,心处安逸,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正式代魏称帝,国号周,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
一、 北周历代皇帝
1.宇文觉: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公元557年,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国号大周,史称北周。
2.宇文毓:北周第二位皇帝。小名统万突,宇文泰庶长子,母姚夫人。公元557年,被宇文护立为天王,559年,宇文毓改称皇帝。
3.宇文邕: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省大荔县)。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公元560年,宇文邕被宇文护拥立为帝。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
4.宇文赟:字乾伯,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李娥姿。578年,宇文邕去世,宇文赟即位。
5.宇文阐:原名宇文衍,字乐运,鲜卑族,北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579年,宇文阐被立为太子,后即位为帝。581年,宇文阐被迫禅位于杨坚,北周灭亡。
二、建国背景
1. 西魏奠基:北魏末年,那是一个充满黑暗与腐朽气息的时代。政治舞台上,贪污受贿之风盛行,官员们肆意敛财,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这股压抑已久的怒火在六镇之地被点燃,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爆发了!
起义军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北魏政权在这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分崩离析。就在这片混乱之中,一颗璀璨的将星——宇文泰,开始崭露头角。
宇文泰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逐步掌控了西魏的军政大权。他深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于是,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举措应运而生。
首先,宇文泰创立了府兵制。通过这种制度,他将士兵与土地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军队既有强大的战斗力,又能保证后勤供应的稳定。同时,府兵制还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其次,宇文泰大力整顿吏治。他严厉打击贪官污吏,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各级官职,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以确保官员能够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地为百姓服务。
此外,宇文泰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相互学习、交流,提倡使用汉语、穿着汉服,推动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这些改革措施犹如春风拂面,给西魏带来了勃勃生机。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魏在宇文泰的治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力量也得到了显着提升。而这一切,都为日后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2. 宇文氏代魏:在那遥远的公元 556 年,风云变幻之际,一代雄主宇文泰如巨星陨落般离开了人世。然而,他所遗留下来的权力并未随之消逝,而是由其爱子宇文觉继承了这一重要的遗产。
此时的宇文觉尚显稚嫩,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宇文护这位实力强大且忠心耿耿的支持者。在宇文护的全力扶持之下,宇文觉逐渐站稳脚跟,并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政治才能和野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