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山村闲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章 南下苏北(五),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溪湖山村闲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苏北的李振华收到沂蒙军区同意增筑扞海堤的消息非常高兴。军区电告李振华,新四军军部拿出20万元,军区拿出了5万元,为增筑扞海堤所用。
李振华、王必成忙发电告知424团好消息,增筑计划正式启动。
好消息从424团开始向外扩散。海边村民奔走相告,424团也进入到测绘,设计阶段。这天有个人叫杨芷江找到八滩村424团团部,他询问新四军修堤是不是真的。熊应堂告诉了他新四军的增筑堤计划。杨芷江很兴奋同时又有些遗悍,兴奋的是新四军筑堤是真的,遗悍的是新四军目前只修黄河故道至扁担港这一段,头罾至黄河故道这一段,新四军财力有限,只能先整修老海堤。这段堤要等新四军积聚财力后再修,杨芷江沉吟了一会儿,对熊应堂道:熊长官,我去发动百姓捐款,向国民政府求援,募集到资金后,新四军能否把北段扞海堤一起修了。熊应堂答道:那完全没有问题。
杨芷江得到明确的回复后,立即返回阜宁,他本身就是阜宁本地开明士绅,他奔走相告,联络本地士绅有钱出线,有粮出粮。又联系兴化省政府,韩德勤在民意的压力下拨付了10万,同时又要求北段扞海堤由政府主持修建,所募集的资金、粮食由政府统一调度。
就在这期间黄 克城部来到了苏北,苏鲁支队一个团的兵力也进入苏北,改番号为427团,叶道志的403团在灌南结合当地武装又扩编了一个团:426团,整个苏北的兵力达到7个团,统一由黄 克城指挥。黄克城带来的一批干部分散派到这些部队和地方党委。
黄 克城、李振华在六套小街见了面。李振华把修筑掉海堤的一切事宜都交待给苏北军区,苏北军区委任供给部长宋乃德为南段悍海堤筑堤总指挥。新四军正式开始修筑悍海堤。黄 克城从本已紧张的军粮中调拨出部分支持筑堤。宋乃德一面修堤、一面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鼓励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发展县、区、乡人民武装。经过新四军及当地上万老百姓的二十天辛勤劳作,南段大堤终于建成,扞海堤长16公里,底宽21米,高7.8米。百姓们敲锣打鼓庆祝大堤建成。
北堤在南堤快要建成的时候才开始动工,建设资金、粮食国府各路官员上下其手,百姓免费劳役,还要自带干粮。北堤在磕磕碰碰中历时两个月终于建成。国府整修了旧海堤,并在其基础加高了一些。若在平常时候,国府整修海堤也是一项政绩,但而今在与新四军修建的南堤对比下,当地百姓把这条堤戏称为韩小堤,韩德勤知晓后颇为恼怒。
李振华又在苏北呆了十多天,交接完了所有工作。新四军军部所调人员也到了六套小街,大家一起同行北返蒙山。李振华行前特意找到黄 克城、宋乃德。
李振华道:";7一9月朔月望月前后要加强海堤巡查,41年前后很大可能出现不同以往天文大潮,大家一定要小心。南堤我不担心,北堤国府主持修建,高度不够,质量存疑,可能会出问题。如果真有特大海潮来临,我的意见是军队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强行迁出北堤附近海边老百姓也在所不惜。";
一行人历经十多天才回到蒙山向杨文翰司令员复命。
李振华见到杨文翰时,杨文翰第一句就是:苏北黄司令员来电,南堤建成了,当地百姓都对我们新四军深怀感激。黄司令还特意提到你前期的付出。说你是修成扞海堤的首功。
李振华道:宋乃德天天泡在堤上,苦事、难事都是他在做,我可不敢贪功,我只是动了动嘴皮。
杨文翰道:振华也不错,能将天文大潮与扞海堤联系起来,我特意向熊工寻问了这件事,熊工和你也是差不多意见,他还特意与他老师联系了,他老师又找到重庆原南京天文台专家询问,专家普遍认为你的猜测理论上是有道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