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山村闲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南下苏北(三),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溪湖山村闲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王必成带着二营出发了,李振华留在了八滩村。熊应堂、常青忙着整编、训练部队,李振华白天到周边各村调研,晚上给424团的战士们上政治文化课。
李振华到各村镇调研发现,各种抗组织都建立起来了,但是党组织还比较弱小,扫盲和文化教育工作还未全面展开。李振华也知道由于部队发展太快,干部严重不足,特别是政工干部。李振华想着总部调来的干部应该快到了吧,还有军区抗日军政学校一分校应该也可以挤出一部分干部,有了这些干部,情况可以得到一些缓解。
这天李振华来到海边的六合庄调研,和庄里的一个老船工聊天时。老船工讲道:我们这个地方可以种粮、种棉花,还可以晒盐、打渔。是个好地方,最怕的是台风,现在天杀的小鬼子又来了。这个世道真是不太平。
李振华猛地抓到什么,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这里的台风多吗?
老船工来了兴趣:每年都会有三、四次台风,听祖辈人传说,以前我们这里还都在海里,海岸原来在阜宁、盐城、东台一线,那边还有范公堤。就是宋朝的时候有个姓范的大官,为阻止海潮、台风对内地的影响,沿海岸修了一条几百里的悍海堤。
李振华脑子里仿佛打了一个惊雷,他脑子里浮现出后世参观滨海县宋公堤情形,讲解人员告诉他39年8月30日,阜宁遇到大海啸,造成了一万三千多人的死伤。之后在全县士绅、百姓的支持下,韩德勤修建了一条小海堤。因上下中饱私囊,小海堤碰到台风立马溃堤,韩德勤被当地人讥笑为韩小堤。后来我军来到了苏北,力主修堤,利用盐税做为担保发行公债,在民选县长宋乃德的主持下历时84天修成。这事在当时影响非常大,苏北人民彻底认可了我军。
李振华冒出了一身冷汗,8月30号的海啸来的突然,424团就驻扎地离海边不远。猝不及防下要产生多大的损失,还有当地百姓的死伤何其惨重。李振华觉得一定要想办法避免这么大的损失。
李振华又详细询问了这些年的台风情况,老船工答道:每年大概3一4次台风,集中在7一9月,大清修的悍海堤年久失修,经常性出现局部决堤,海水倒灌,淹没村庄,造成村民死伤,土地盐碱化。
老船工见李振华不是一般人,就带李振华去看扞海堤,堤上坑坑洼洼的,有些地方明是显是被冲毁过,修补的痕迹非常明显,有的地方迎波面明显有塌陷,估计是海浪淘空了大堤底部造成。李振华沿着海堤走了一段,大堤很不乐观。李振华与老船工聊了一上午,心情沉重的回到八滩村。
中午吃完饭,李振华用了两个来小时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又和熊应堂商量一阵。李振华发了电报给杨文翰告知此事。李振毕召集了424团连以上干部开会。大家都还不知道今天开会的议题。
李振华开口道:因为时间仓促,我也没有和大家商量一下,就召开了这个会议。事情是这样的,我以前没在海边居住过,今天上午我就去了六合庄,碰到一个老船工老王,他带我去看了扞海堤,我看得是心惊胆战。我从老船工那里得知这里每年都有3一4场台风,悍海堤清末后已年久失修,台风也经常造成溃堤。给老百姓带来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另外我南下之前和军工部的熊大正聊天时得知,南京天文台预报1941年9月20日中国会出现日全食。前一次日全食还是发生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当时我也是好奇问他日全食对人们有什么影响。他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天文现象,对内地人没什么影响,但海边就不同了,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连成一条线,因为引力会造成天文大潮,如果不巧遇到又有台风过境,就会引起更大的海潮,形成更大的破坏力。而且日食发生前后二三年都可能会有比平常大的多的海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