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山村闲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花园口决堤,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溪湖山村闲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派出部队时,已要求部队今晚一定要归建。实归建不了就要躲到高处。王思源在屋里转来转去。
杨文翰骂到:别转了,转的人都眼晕了。“
王思源只好坐下,向杨文翰道:”团长,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妈的,我打仗都没有这么紧张过。”
杨文翰道:急也没用,相信我们的同志。两人在屋里枯坐着。
同样的情景也在四支队7、8、9团上演着,凡是有电台的部队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出部队通知相邻的部队以及地势低洼处的老百姓。
夜暗了下来,陆陆续续有部队回来了,洪水也还没有到,到了晚上十点左右,部队基本都回来了,杨文翰、王思源放下心来。每回来一支部队就让部队带4个竹排回去,这段时间,部队制作了大量的竹排。
当夜定远周边的村庄,黄河决堤的消息就传开了,有的是口耳相传、有的是从张贴的传单中得到的消息。有的人抱着住可信真有不可信其的心态,准备连夜搬向高处,有的觉得不靠谱,但也心里有所准备。随着传言的流传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人心恐慌了。
9号上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逃难的队伍里。到了下午越来越多逃难的人惊动了日军,派出部队拦截,人群一哄而散。日军开始也很疑惑,赶紧想办法求证,等到得到确切消息己经是晚上了,洪水已经到达六安,日军匆忙撤退。
定远周边的百姓大多数撤到了高地上,洪水还没有到,新四军战士化装成老百姓,在人群中向老百姓解释,洪水没有那么快到这的原因,老百姓才安定下来在高地上过夜。
凌晨当百姓们慢慢从睡梦中醒来时,西边传来巨大的轰隆声,老百姓被惊醒,转西边望去,洪水夹杂着杂物、尸体、牲畜冲了过来,高地上的百姓吓的大叫,人群一阵哨乱,新四军战士赶紧安抚,人群才安定下来。
定远一支队独立团三营,杨文翰昨晚就接到六安的电报,做好了准备,所有的战士整装待发,凌晨杨文翰向淮河下游发报洪水已到蚌埠,等洪峰过后,一条条竹排带上粮食出发了。杨文翰带少数人留守营部。
王思源站在竹排上,心中一片悲凉。水还比较急,一具具尸体从身旁掠过,大多数都是衣衫不整的中国老百姓,偶尔也有小鬼子的尸体。王思源震惊于洪水造成的人员损伤,王思源命令战七们打捞尸体,很快竹排就放不下了,前方传来呼救声,这是一片村庄,水已快没过房顶,不少人在房顶上呼救。王思源只能将尸体重新推入洪水中,赶去救人。将人救下人后,一条条竹排把老百姓送上附近高地,留下一部分粮食后竹排出发救人了。有部分身强力壮的百姓也加入到救人的行列上了竹排。竹排来来去去忙了一天,天完全暗了下来才回到各个高地。高地上有新四军战士维持着秩序,煮了粥,虽然吃不饱但可吊着命,深夜一阵阵哭声从高地上飘荡。失去亲人的,与亲人失去联系的在高地失声痛,咒骂该死的小鬼子千刀万剐。
翌日,王思源安排部分竹排转运老百姓,向山区新四军驻扎点转移。留下一部分竹排继续救人,救人的过程中碰到有幸存的小鬼子,毫不留情的消灭。
忙活了二三天,能救的百姓基本上也都救了,老百姓也转移到了驻扎地,新四军开始打捞尸体入土为安,光三营打捞的尸体就超过了6000具,6月天气已经很热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为避免大疫传播,三营只好挖了十几个大坑,尸体扔下去,撒上一层层石灰,扔下一层层尸体。
战后统计这次花园口决堤了,造成了39万人被淹死,550万人流离失所,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黄泛区。形成的黄泛区自西北至东南,长400余公里,宽50—80公里,使豫、皖、苏所属44个县约平方公里的土地陆沉水底,使1250万人受灾。
李振华现在还不知由于他的到来,使50万人避免了死亡,如果他知道,一定会觉得来了这一趟,办成了这一件事就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