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词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李斯力荐,戏说嬴政,诗小词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贲一听,立刻挺身而出,他双手抱胸,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得如同巍峨的山峰,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毫不畏惧地直视阳泉君,大声反驳道:“阳泉君,你这话说得可就大错特错了!蒙房医术精湛,多次深入军中救治伤员,凭借着自己的妙手回春,挽回了无数将士的生命,这等功绩,岂是你能轻易忽视的?她虽为女子,却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其胸襟与抱负,丝毫不输男子。至于蒙氏一族,他们对秦国忠心耿耿,为秦国的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是秦国当之无愧的功臣。蒙房成为太子妃,只会让蒙氏一族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太子,怎么会威胁到朝堂稳定?反倒是某些人,自己没什么本事,就只会在这里无端猜忌,恶意诋毁,阻碍秦国的发展,实在是居心叵测!” 王贲越说越激动,额头上青筋暴起,犹如一条条愤怒的小蛇,在皮肤下若隐若现,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将阳泉君的荒谬言论灼烧殆尽。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阳泉君,让阳泉君在这正义的声讨中显得愈发渺小,好似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
阳泉君被王贲的话气得浑身发抖,他伸出颤抖的手指,指着王贲,声音尖锐地吼道:“你…… 你这是强词夺理!你不过是蒙氏一族的同党,当然会为他们说话。你别忘了,当年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降卒被坑杀,赵国与秦国的仇恨不共戴天。阿离身为赵国人,谁能保证她不是心怀叵测?说不定她就是赵国派来的奸细,潜伏在秦国,想要破坏秦国的安稳!” 阳泉君一边说,一边用眼角余光偷偷观察庄襄王的表情,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丝认同,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好让自己的无理取闹显得不那么苍白无力,可他的眼神中却难掩慌乱与心虚。
王贲冷笑一声,那笑声充满了不屑与嘲讽,仿若一阵寒风,能将阳泉君的谎言与污蔑统统吹散。他向前跨出一步,与阳泉君针锋相对,大声说道:“阳泉君,你可别再信口雌黄了!阿离与赵国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她的父母被赵王无辜诛杀,她自己也饱受折磨,在赵国的日子里,她所遭受的苦难,岂是你能想象的?这样的她,怎么可能是赵国的奸细?倒是你,总是用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来污蔑他人,恶意中伤,你到底是何居心?是嫉妒太子的英明抉择,还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王贲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他看着阳泉君,仿佛在看一个滑稽可笑的跳梁小丑,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上,上演着一场闹剧,令人不齿。
庄襄王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在嬴政、李斯、王贲和阳泉君之间来回游走,仿佛在权衡着各方的利弊。他的手指再次轻轻敲击着王座扶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他内心思考的旋律,每一下敲击,都像是在对秦国的未来进行着艰难的抉择。
“李先生所言,虽有道理,” 庄襄王缓缓说道,“但选妃之事,还需从长计议。阿离来自赵国,她的身份背景,仍需进一步查证,以免为秦国带来隐患。凌霜虽武艺高强,但她的性格过于直率,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之中,恐难以周旋,应对自如。” 庄襄王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深知后宫争斗的残酷,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秦国的未来走向,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掌舵,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
嬴政心中一紧,他连忙说道:“父王,阿离虽出身赵国,但她对赵国皇室恨之入骨,绝不可能成为秦国的隐患。她的善良与真诚,儿臣最为清楚。至于凌霜,她性格直率,心地善良,内心毫无城府,儿臣相信,她定能在后宫之中与众人和睦相处,以她的正直与勇敢,定能为后宫带来一股清正之风。” 嬴政的声音急切而诚恳,他希望庄襄王能看到阿离和凌霜的优点,成全他的心愿,让他能与心爱的女子相伴,共同为秦国的未来奋斗,那眼神中满是期盼,犹如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旅人。
李斯也再次拱手说道:“大王,太子所言不虚。阿离的身世,臣已派人详细调查,她确实与赵国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阿离心思细腻,温柔体贴,能在生活上给予太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太子为秦国的未来日夜操劳之时,阿离的陪伴与支持,无疑是太子最为温暖的慰藉。凌霜性格直率,却也正直勇敢,她的存在,可让后宫之中少一些阴谋诡计,多一份清正之风。在这充满权谋与争斗的宫廷之中,凌霜的正直,将如同一股清泉,涤荡一切污浊。” 李斯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试图说服庄襄王,让他相信嬴政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符合秦国未来利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庄襄王微微颔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动摇,显然,嬴政和李斯的话,已经对他产生了影响。他看着嬴政,心中暗自思忖,嬴政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或许,他应该尊重儿子的意愿,相信他的眼光。
“此事,本王再考虑考虑。” 庄襄王缓缓说道,“退朝吧。” 庄襄王说罢,缓缓站起身来,转身走向后殿。他的背影略显疲惫,仿佛承载着整个秦国的重担,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缓慢,那背影中,既有对秦国未来的担忧,也有对儿子的期许,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背负着使命与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