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风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帝均,韶龄传,程长风2,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韶龄望着沉浸在舞剑中的朱佑樘,幽幽开口:“陛下,您醉了。”
朱佑樘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剑:“一柄长剑,一匹快马,一壶好酒,一袭春风,一醉方休。”
韶龄有些心疼地看着朱佑樘:“陛下,韶龄明白了,我们都有我们的责任。”
朱佑樘摆摆手,他确实有些醉了:“不,韶龄,你不明白。我们虽身处四方城内,但城外便是无穷的世界。”
“那我们便身在四方城,心在世界?”韶龄苦笑。
朱佑樘不在乎:“你在笑朕,诗仙是天上谪仙人,人间帝王可别想折煞他。不过,你总有机会走出这四方城的。朕的承诺不会变!”
第二日,朱佑樘便下了立后的旨意,立后的典礼一切皆有成例,由礼部和司礼监全权主持。繁文缛节自然无须韶龄一一过问,韶龄忽然松了一口气,等着一件件衣裳上身量定,看着凤冠制成送到眼前来。朱佑樘自然是用心的,虽然时间紧,但是凤冠上的珍珠和点翠他都要亲自过问,反倒显得韶龄有些不上心。
苏嬷嬷喜不自胜,只是毕竟上了年纪,几日劳累下来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还好蒋琮机智,早早从掖庭中挑了一个女官。这个时候,韶龄便察觉了她的好处。那个女官,叫做沈琼莲。明明是二八年华,不知为何宫人们多称她为沈大姑。沈琼莲生着鹅蛋脸儿,细细的眉眼扫过去,冷冷淡淡的没有表情,一身素色女官装裹着她瘦削笔直的腰身,透着一股子利索。沈琼莲是乌程人,据说读过书,性子利落果敢,做起事来亦十分精明。她将封后的种种细碎事宜料理得妥妥当当。大典事宜不免有人有浑水摸鱼不当心的,她提醒一次便罢,若有第二次,她巴掌便招呼上去,半点也不容情。苏嬷嬷倒是极欣赏她,几次对韶龄说:“皇上与娘娘都是极心软的,正需要这样泼辣的女官在身边才好。”
册立这日清晨,蒋琮端进来一个盘子,里面静静躺着一只翡翠镯子。蒋琮说这是长宁伯一早送来的,说是物归原主。
韶龄细细抚摸着这只镯子,默默戴上。
随着喜悦的礼乐声响起,韶龄踏出坤宁宫,跟着典仪来到太和殿。钦天监报告吉时已到,午门鸣起钟鼓。皇帝至太和殿后降舆。銮仪卫官赞“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的乐声。皮鞭落在宫中的汉白玉石台上格外清脆有力,仿佛整个紫禁城都充满这震撼人心又让人心神眩晕的巨大回声。
相比太子妃的服制,皇后的服制与凤冠更为沉重,穿在身上,如同重重金丝枷锁,困住了一身。然而,这身衣衫又是多少女子的向往,一经穿上,便是凌云直上,万人之巅。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韶龄默念着这句话,明亮得发白的日光晒得她微微晕眩,无数金灿灿的光圈逼迫到她眼前。
正副册使承命而来,内监依次手捧节、册、宝由中门入宫,将节陈放于中案,册文和宝文陈放于东案。再由引礼女官引我在拜位北面立,以册文奉送,行完六肃三跪三拜礼。
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韶龄眯着眼回首望着太和殿下,时间在这瞬间停止了,她的父亲、兄弟、继母,还有那些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命妇与大臣们都在仰望着她。她只觉得自己俯视在这万人之上,看着欢呼如山,敬贺之声排山倒海。突然有渺茫的错觉,仿佛在浩瀚云端飘浮,却如一朵若即若离的云,那样不真实。
一双手握住了她,是朱佑樘,“别怕,朕在这里。”韶龄的眼角闪过一滴泪,紧紧回握住这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