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风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流民,韶龄传,程长风2,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从朱佑樘发病后,韶龄便不再偷懒,在他身边陪着议事。
这日,几位师傅又齐聚东阁,倪岳缓缓念着折子:“....夫母诞一子,必哺育使之活;天生一人,必给食使之活。此天道之存焉,亦人道之存焉。岂有以一二人夺百人千人万人之食使之饥寒而天道不沦人道不丧者!天道沦,人道丧,则大乱之源起。”
“这是新上弹劾余大人的折子?”朱佑樘问。
“是的,这个月弹劾余大人不顾关西百姓生死,执意上书修筑城墙的折子已经快把内阁淹了。”倪岳回道。
“他们怎么不算算若是此时修筑边防,便可节约军饷八百万两有余,又可将墙内的土地全部分给军队屯垦,一年可收获粮食六万石有余。这笔账兵部难道不知道吗?”杨守陈气愤道。
“圣上的意思呢?”朱佑樘问。
“红盐池大捷,暂时解了甘州之围。如今国库空虚,关西大旱,陛下即使心里想修边墙,也会能拖就拖吧。”倪岳无奈地说。
“不可再拖,此次大捷全靠两军合作无间,又是奇袭。待过几个月,冬去春来,瓦剌重整旗鼓,甘州毫无抵挡之力。”余子俊摇头道,“何况,杨一清稳住姚英不易。”
“那怎么办?圣上对李大人救甘州已经不满,现在又不给甘州修城墙的钱粮,我们能怎么办?既然姚英是甘州的指挥使,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好了。”杨守陈依旧忿忿不平。
“维新,不可赌气。”倪岳劝道。
“自己想办法?”李敏说,“维新这么说,我倒是有一计。”
众人皆看着李敏。
“关西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将修筑边墙的钱粮算在他们头上确实不妥。但是,关西世家富户不少,不如在这上面做做文章?”李敏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太子说。
朱佑樘眉头紧锁,似乎十分犹豫。
韶龄看着他脸色不渝,以为他又不舒服,想要起身去拿药,却被他拉住。
“关西的世家豪族,便是我朝的半个朝廷,岂是想动就能动的。”余子俊开口道。
“是啊,去化化缘还行,若是真要他们出血,明日弹劾我们的折子就会被批红了。”马文升赞同道。
余子俊冷哼一声:“说来可笑,世人皆骂汪直为阉党,可是他在时,这西北的财税至少还能收的上来,没想到除掉了阉党,不仅这西北的税收不上来,每年从其他地方调拨的赈灾款倒是一年高过一年,可这陕西的饥民却是一年多过一年。朝廷从其他地方省下的口粮不知多少进了百姓的肚子,又有多少进了这些豪强的口袋。”
“那此事又只能作罢?”杨守陈问。
大家都沉默不语。
“非也。”余子俊起身向朱佑樘一辑,“老臣明日便上书自请外放陕西,这边墙事关我大明存亡,想必圣上会同意的。”
“余大人要亲自去陕西?”朱佑樘问。
“老臣熟悉边境事务,修边墙一事本就是老臣提出来的,这件事老臣去最合适。”余大人声音不高,语气却十分坚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