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风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登楼,韶龄传,程长风2,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韶龄不明白为何父亲有此感慨,遥想杜甫当年,年老多病,没有亲友相伴,只能孤舟独坐,四海漂流。他伫立楼台,看着一片碧波无垠,满脸沧桑。虽无当年的雄心壮志,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改,心系边关战事。如今父亲赴京上任,身边有家人,为何也有此萧瑟之意呢?

“阿韶,你看。”顺着张岱手指的方向,韶龄在楼北面看到一座砖木结构的墓,上面覆盖青色琉璃,独具特色。

“这是“二乔墓”。成化六年,就是你出生的那年,岳州知府吴节重修岳阳楼时候发现的。那时他曾来信请我来重编岳阳楼诗集,可惜那时你母亲病重。”张岱有些凄婉。

韶龄自来到这个世界起就对亲生母亲毫无印象,所以也从来不问,为此也得了个尊重后母的好名声。但是今天看到父亲的神情,有些欣慰。

“遥想公谨当年,雄姿英发,小乔初嫁……”一个身着深色圆领大袖衫的老先生走近我们,道,“大人小姐可知这岳阳楼原是三国时期吴国“阅兵楼”,当年周瑜登临岳阳楼,望洞庭湖全景,湖中一帆一波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十几万水军,英气勃发。”

看着这老先生身着儒衫,张岱便与他攀谈起来,得知他在这楼上作画,便一起去观赏。张岱仔细看了几幅,笑而不语。韶龄也往前凑了一眼,其实这位老先生的画颇有前朝翰林图画黄筌、黄居寀父子所创的黄氏院体画风,画面工致富丽,旨趣浓艳,只是配的岳阳楼这样的景色显得过于华丽,反而失了风骨。

而老先生似乎对自己的画很有自信,看着张岱的样子,便有些不服气,道:“先生若是不急赶路,不妨也来临摹一副,将这美景记录下来,也让老朽开开眼界。”

张岱连连推辞,韶龄却看不得这老先生咄咄逼人的样子,拉着张岱说:“爹爹,女儿以后不见得再有机会登着千古明楼,不如让女儿画一副岳阳楼当做纪念可好。”

张岱不语,转头却向老先生借了纸笔。

韶龄铺开笔墨,脑中那第一眼的岳阳楼在眼前徐徐展开,她先以炭笔起稿,再以极细墨线勾勒出轮廓,继而反复填彩。老先生当韶龄是小孩子涂鸦并未理睬。韶龄从容选取他案上的笔,蘸砚上的水墨,左手负于身后,右手运笔,或点、曳、斫、拂,或转、侧、偏、拖,间以调墨,少顷,一座木制、三层、四柱,有飞檐带斗拱和盔顶的楼阁便立于图中央,笔法自然,看不出刻意修饰的痕迹。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不禁开口叫好,老先生也上前细看,默不作声地木然捋须良久,才侧目看韶龄,评价道:“用墨尚可,但在画正中落笔,令画面上方顿显逼仄,而其下留白过多,有失章法。”

“老先生说的是,小女这就补救。”韶龄笑嘻嘻地回道,接着在画的左下方添了一方小舟,右下置了一座码头,码头上几个游人像是刚刚从岳阳楼游玩归来,一边兴致勃勃地交谈一边等待小舟。

“好主意啊,画面一下子活起来了。”围观的人喝彩道。

老先生仔细观摩此画,木然良久道:“小姐的画颇有崔白之风,没想到老夫这个年纪了,竟能看到如此奇才,不知小姐师从何人?”

看到老先生一下子转了态度,韶龄也有些沾沾自喜,刚要回答却被张岱打断:“不过是家里请的先生随手涂鸦而已。”

张岱把画卷起,拿出一锭碎银,递给老先生,“多谢先生笔墨。”匆匆拉着韶龄穿过人墙下楼去。待下了楼坐上马车,张岱终于开始教育:“你这孩子,跟你说了多少次,你入府学读书习画不可为外人知也,差点就要出事。”

韶龄可不在乎父亲的絮叨,把画珍惜地收好:“爹,到了顺天府帮我找一家最好的字画铺子,把这画裱起来吧。”

张岱这才展了眉头,笑道:“确实画得不错,颇有你老师吴士英的风骨。顺天府有家聚宝阁,聚有天下名画,装裱师傅也是最好的,等到了那,爹带你去。”

韶龄开心地点点头,心里盘算着等画裱好了,李东阳也该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问缘崽来

作家N6GrhU

都市大妖医

红透半边天

开局被亲妈赶,她在年代修仙暴富

琉二又

炮灰女配在年代文里兴风作浪

小小桑

成毅和他的果果

王诗嫣

穿进兽世甜文,干掉女主成功上位

鹿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