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公达良策,城虽高而人心不固也
喜欢吃牛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公达良策,城虽高而人心不固也,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喜欢吃牛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荀攸接着道:“有许校尉破城军威,则内外相合,不久之后就可拿下北门,这样外城皆可攻破,向内则不以恩,不以威。”
“我们可先行收治些许百姓,即便其中混入死士,亦隔于城中不予机会。”
“再以天子的善政令、司空的家书内诫令、许校尉这些年治理救民的政绩,以书信、拒收的流民之口,传入内城。”
“待到数日后,司空只以重金悬赏贼寇,且对降将不做追究,以诛恶首为名,自内部瓦解!”
“袁术横征暴敛、倒行逆施,揽民心以用威逼。”
曹操低眉沉思片刻,反复思索此计策,最终展颜而笑:“有公达之计,寿春十日之内,必破!”
曹军又攻一日夜,北城守军弃城而走,张勋、纪灵、雷簿、陈兰诸将率部逐渐退守内城,内城道皇宫地势比之新建的许都都不如。
可却塞进去约莫二十万军民,街头巷尾、断壁残垣里皆是人潮,甚至角落多有尸体堆积,每日会有军士拖拽尸首出东城焚烧。
由是,寿春内城之中已是人心惶惶、绝望在每个人心中蔓延。
这时袁术下令,驱赶一万百姓出城,其中混杂了一千多的死士,榨干这些人的家产、随身钱财粮食后,以弓箭逼迫,格杀百余人震慑,将他们驱赶出去。
刚出城,曹操便以重兵围住,搜身登籍,而后辨认问询。
许泽亦是从东门回合至大营。
“主公,”许泽风风火火的进来,银甲后血红披风飘起,快速道:“若是将计就计,收容百姓,以乱内城固守之心,那不如再仁善一点。”
“如何仁善?”荀攸笑着看向这位近日来如日中天的年轻将军。
他和许泽未曾见过面,但是听自家叔叔荀彧说过不止一次。
当初在沿河内而回乡的路上,偶遇结识,本想收为荀氏的门客,可惜半途遇到了司空。
不,应该说是司空在半途专门等候,只为结识荀氏。
如今这雄厚的基业,可以说就是从那次结识这袁弃三杰开始。
“弃收百姓,只用刀兵逼退,但是赠予每人一袋米粮。”
“这是为什么?!”
曹纯、曹洪、李典、许定等将领,都是眉头微皱,现在军中粮食已快短缺,要等待后续运粮,拒收百姓本来就是为了减少粮食损耗,又能收容些许不至于让城内的军民绝望。
荀攸踱步思索,沉吟许泽的这番话,而后眉头一扬,乐道:“好主意,正该如此!方可彰显司空之仁义!”
“拒绝非我实意,只盼着百姓得到一碗粮食,回内城亦可得保全。”
“好,就这么办!”
晚上,曹昂带着军士,镇守在各处要道,挡住第二波前来投奔的百姓,既没有让他们进入军营范围,也没有以格杀手段拒绝,而是给予了粮食,让他们依然堆在内城之下。
等僵持至黎明后,内城城外已站着无数衣衫褴褛的,袁军趁着曹军不攻,开城门将他们放回了内城,然后把曹军分来的粮食又抢走。
一连数日,皆是如此,内城袁军得粮不少。
他们还以为,曹军为仁义所困、作茧自缚,现在不敢直接杀死百姓,袁术更是笑骂曹操掌兵以慈,优柔寡断,非真雄主。
不料。
被抢走粮食的百姓越来越多,又随着大汉天子善政诏书,曹氏内诫令的清廉、许泽惠民的苦劳功绩,终于爆发了暴乱。
走投无路的百姓聚在一起,掀翻了长枪短剑,顶着箭矢杀入营中,夺得了刀剑斩杀袁军,那些原本隐藏在百姓中的死士亦是同行。
纪灵、张勋带着兵马四处平叛,可是内城所有百姓此刻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反正也活不了,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将怒火发泄完,拉几个垫背的再去死!
第二日清晨。
曹军探哨发现,内城城门大开,早已察觉到的曹操下令全军攻城,打开城门直奔伪帝皇宫,取袁术人头者,拜将封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