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的口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危机解除,染梅记,斯诺的口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查家太无辜了吧?”沈又希说。
“什么无辜不无辜?在皇上看来,他查家是盐商,是朝廷给了他赚钱的机会。”海青说。
“那你说,会赚钱还成了坏事?”刘凤冈问。
“会赚钱比不会赚钱好。起码查家可以用银子保住一家人的命。若是普通人家,造鼎这种可大可小的事情,没有钱,如何摆平?”海青说。
刘凤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我还是不要做什么大商人了。我不要任人宰割。”
“美得你!还想大商人呢!你爹头一个打断你的腿。”童钰说。
果然不出所料,一行人出了潞安地界,刘庭玉的折子就来了。
皇上特别把几个人召了去。问他们对查家有何看法。
“我看查家没有造反的胆量。充其量就是虚荣作祟。”刘凤冈说。
“我也这么觉得。他们家赚了些银子,没地方花,正好那么大个水西庄建起来了,不得有个大家伙镇着啊?”沈又希说。
“不如让他将功折罪,在京城修个园子。京城也需要一个像样的园子。”童钰说。
“你说呢?”皇上专门问刘凤冈,“你觉得怎么样?”
“啊?我觉得挺好的。他们家大盐商,赚那么多钱,不都是皇上给的机会吗?就应该拿出来做贡献。”刘凤冈说。
“好!你们说得都挺有道理的。”但皇上并未表态。
但直觉告诉刘凤冈,查家的危机过去了。
刘凤冈一下子就感觉自己活过来了。想吃烤肉,想喝酒,想庆祝。
童钰安慰他说:“不急。马上就到泽州府了。保证让你吃饱,醉倒!”
泽州是咱今天的陕西晋城。泽州是着名的冶炼之都、丝绸之都,商业发达,人丁兴旺,佛教文化深厚,社会经济繁荣。
到了泽州,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上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打铁的铺子里,炉火很旺,铁花四溅;卖火烧的小摊主,热情地吆喝着招揽客人;卖冰糖葫芦的扛着糖葫芦架,后面跟着一串孩子;牛肉米线、肉夹馍、饸饹面飘着浓浓的香气,太勾人馋虫了,啊呀,所有人都觉得饿极了!
这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地方!
皇上看了很开心!泽州知府说,皇上不如下马走走?感受一下?
在打铁的铺子里,铁匠们赤着上身,抡着铁锤,非常有节奏的敲打着一块火红的炉铁。一边打一边唱着民谣,特别有意思。
百姓有事干,有饭吃,有衣穿,这是每一个为政者的希望。
乾隆一边走,一边看,不胜欢喜,连连夸赞,泽州知府脸上也笑开了花。
沈又希叫住了卖糖葫芦的,买了两串糖葫芦,一串递给了云朵,一串递给了巴雅。
巴雅看到糖葫芦,很开心。但一见云朵也拿着一串,正高兴地往嘴里塞,她的开心一下子就像这串糖葫芦一样,掉地上了。
“要不,再给你买一串?”沈又希望着掉在地上的糖葫芦说。
“不用了。我这几天牙齿上火,疼得厉害,就不吃糖葫芦了。”
她要的,是独一无二的偏爱和例外,是无可替代。而他给的,是随手、顺便,还是雨露均沾?
如果是这样,她要还是不要?
一个小孩子过来,拣起地上的糖葫芦,在衣服上蹭了蹭,美美地往嘴里塞了一个。
她呆了。
一行人下榻在旧相陈敬廷的家里。乾隆专门点名要来爷爷的老师家里住。
一行人到了大门口,才明白为什么康熙喜欢这里了。
童钰家的老宅已经够奢了,但到了这陈家,才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山西主食是面。光是面,就上了100多道,童钰们算是见识了吃面的祖宗,花样真多啊!
这陈家,到底是山西屈指可数的大户!面食不但花样多,还很精致,用料讲究。
这醋,也比别地方的好吃,闻着就香,蘸饺子、就面条,无一不美。
皇上因为开心,吃得也多,连连称赞,还不时让大家多吃点。
这泽州知府,是跑前跑后,乐颠颠的。
“凤冈啊,你特别要多吃,看这两天怎么瘦多了?怎么,伙食不好?”皇上问。
“没有,没有。可能是拉肚子把人拉瘦了。”刘凤冈说。
“什么时候拉肚子?怎么没听海青说起?现在还拉不?”皇上问。
“不拉了不拉了。海青给了药,吃完就不拉了!”刘凤冈赶紧说。
“那就多吃点,把拉掉的肉补起来!”皇上说。
“哎!好的!”刘凤冈忙不迭地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