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到此回步1:东线的新老矛盾
钟山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2章 到此回步1:东线的新老矛盾,古风诡异,开局沦落青楼,钟山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就导致大离的士兵有一个诡异的现象。老者心气十足,但身体衰弱。青年身体健壮,但心气没有。本来应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结果却相互鄙视。
有人说大离的军队就是反方向的驴。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力气相互抵消,南北都走不通。有人说老兵迟早追随克明的战友,新兵亡了国还在抱孩子。还有消极的人,说就地解散得了。
就算柳玉楼阻止了一次动作,大离军队的状态也称不上好。连续几场战败和被嘲讽,已经让他们垂头丧气。何况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军队探亲日,允许亲属来送物资。众人貌似还在训练,实则心不在焉,归心似箭。
离得远就罢了,离得近又没有血海深仇的人家,多少会来看孩子一眼。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后一面。为了防止动摇军心,不让啼哭,不让多话,但昨夜月下的捣衣声,已经把所有相思说尽了。
新兵们这边十分热闹,老兵却冷眼看着。因为新兵的家人大多尚在,而这些老兵重新回来征战,就是因为他们牵挂着的亲人已经死了。上述这些新老矛盾,本来应该由将领调和,可东线的主将拓跋黍却是个草包。
他驳回了军师“新兵探亲,老兵联欢会”的建议,也驳回了左副将“小心人流,加强巡逻”的提议。看名字就知道,他是拓跋家派到基层的勋贵,加资历的。拓跋太保临走前嘱咐了他很多,让他大事听军师,小事立威。但他好像分不清大小事。
前几天,拓跋黍甚至把右副将的铠甲换成了新的。他以为这是为对方好,实际上却错误估计了尺寸。铠甲不合身,磨得右副将无法发挥,不得不脱甲上阵,才有了当众爆衣的尴尬事。
谁不说拓跋家是真没落了。曾经浴血厮杀,骁勇善战,得武帝亲自册封,御笔赐字“文治武功”(武帝是一个很不爱咬文嚼字的人,这个词他想了很久。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有多满意。)。到了这一代,文治武功只剩下“武”。
拿拓跋黍来说,昨日,[惑众]的敌军还嘲笑他是“拖把鼠”。说他思维简单,只看表面,就像拖把,一根杆子通到底,只能拖地不能扫。又像老鼠,目光短浅,发令都像吱吱叫。
如果柳玉楼想让东边战场无恙,就要想办法干这么几件事。一,取得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二,调和新兵和老兵的矛盾。三,改变百姓对大离军的看法。至于拓跋黍这个主将,反倒无伤大雅。
临阵换将,有违军心。柳玉楼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士兵底盘,让天策军撤了回去。
这几件事若让天策军帮忙,容易得很,但她刚刚仔细观察,却觉得不用插手。士兵们底盘稳健,看似放松,实则蓄力。将领们她大多不认识,却也有几张熟悉的面孔。
柳玉楼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笑了。看来这几场前战输另有隐情,她似乎不像想象那样孤立无援。
既然大家这么靠谱,那我就先歇了。柳玉楼把目光转向了下一个战场,这边只留了一点注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