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0086【少女情怀总是诗】,重启人生,王梓钧,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0086【少女情怀总是诗】
0086【少女情怀总是诗】</p>
在市里和县里折腾完,陈贵良又回到村里折腾。</p>
如果没有那天的敲锣打鼓,陈贵良完全不用摆酒请客。但消息既然已经传开,还来那么多人庆祝,不请村民吃一顿就说不过去了。</p>
菜品挺丰盛的,没想靠礼金赚钱。</p>
事后一算账,还倒赔了几百块。</p>
爸妈和奶奶特别高兴,因为村里人都说着讨喜话,他们现在是全村数一不数二的人家。</p>
在村里摆完酒,终于消停下来,陈贵良安心在家读《明史》。</p>
期间还进了一趟城,给自家和外婆家买空调。</p>
太热啦!</p>
各大报纸,又在给陈贵良涨名气。</p>
上次几十家媒体过来,严校长给记者们留了电话,现在直接打电话就能采访。</p>
严校长跟各报记者通话时,一边又一遍重复道:“陈贵良这个学生,是非常有天赋的。他中考成绩就名列全市前茅,高中成绩虽然一度下降,但那是因为沉迷于文学、历史和哲学书籍。他是留守儿童,家境比较贫困,为了买书情愿饿肚子。”</p>
“最严重的时候,陈贵良的成绩掉到二本线以下。他痛定思痛,把课外书全都卖了,一心一意冲刺高考,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皇天不负苦心人,陈贵良同学的高三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终于在高考时,超过了北大投档线8分!”</p>
从严校长嘴里说出的“投档线”,到记者笔下就变成“录取线”。</p>
于是乎,一篇篇报道出炉。</p>
而且,挂科退学的韩韩,又被记者翻出来鞭尸,成了衬托陈贵良的反面教材。</p>
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陈贵良比各省状元更引人关注。</p>
因为这事儿很有话题性,一个被北大特招的学生,居然凭实力也能读北大!</p>
……</p>
傍晚。</p>
月亮升起,星星露头。</p>
家里有空调也舍不得用,父母和奶奶端着板凳和蒲扇,去大树下跟邻居们聊天乘凉。</p>
陈贵良则搬了两条长凳,在自家院坝里摆开凉栈,点上蚊香躺在夜空下看星星。</p>
过了晚八点,一阵微风吹来,带走些许暑气。</p>
河对岸的山野笼罩在夜色中,隐约能看到废弃码头的巍峨牌坊。月光和星斗映照着玉带般的小河,河风吹得白杨树叶和竹林沙沙作响。</p>
虫鸣蛙叫,此起彼伏,却让夜晚显得更加宁静。</p>
远处的大树下,人们不知聊到什么趣事,时而爆发出一阵欢笑。</p>
稻谷快要熟了,再过半个多月就能收割,隐隐间似乎可以闻到稻香。</p>
陈贵良望着灿烂星空,整个人的精神彻底放空,仿佛能与天地万物交流,自己已经跟大自然融为一体。</p>
霎那间,陈贵良想起张孝祥那句词: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p>
这日子,真是悠闲惬意啊。</p>
然后,电话响了。</p>
“我拿到录取通知书了。”边关月说。</p>
陈贵良道:“你到底报的哪个学校?神神秘秘的。”</p>
边关月道:“之前拿不准。我爸花钱请来一个专家,把京城的学校都认真分析了一遍。专家说,最好是报首经贸,这学校再过几年就要变一本了。”</p>
“什么专业?”陈贵良问。</p>
边关月说:“行政管理。”</p>
陈贵良道:“嗯……也算不错,挺适合你的。”</p>
边关月道:“首经贸今年的本科专业,有28%是一本,有72%是二本。经济、金融、保险、国际贸易这些热门专业,全都必须过一本线。二本专业我就看上了两个,行政管理和传播学,但专家说肯定很多人抢着报。嘻嘻,有惊无险,还好我被录了。”</p>
“恭喜你,”陈贵良由衷祝贺,“那专家说得不错,再过几年,首经贸铁定升一本。”</p>
边关月问:“北大什么时候开学?”</p>
陈贵良说:“8月19号新生报到,22号开始军训。”</p>
“首经贸也差不多,一起坐飞机去吧,”边关月开玩笑道,“你现在肯定很有钱,又是稿费,又是高考奖金。”</p>
陈贵良道:“还记着买衣服欠你的一千块钱呢?”</p>
“当然记得啊,你可不许赖账,”边关月说着就感慨起来,“当时我们认识还没多久,转眼都要读大学了,时间过得可真快。”</p>
陈贵良问:“秦始皇的信物你没弄丢吧?”</p>
“哼,早就弄丢了,才不稀罕你的破石头。”边关月的语气,也不知是撒娇还是傲娇。</p>
陈贵良笑道:“那你的损失可就大了。”</p>
两人不着边际的聊着,边关月鬼使神差来一句:“你知道我的小名吗?”</p>
“梭边边(遇事退缩、逃避责任)?”陈贵良逗趣道。</p>
边关月佯怒:“你才梭边边!家里的长辈都叫我关关。”</p>
陈贵良专业捧哏:“为什么不叫边边或者月月?”</p>
边关月解释说:“我家本来就姓边,自然没人喊边边。另外,我有个亲戚的小名叫月月。爷爷奶奶就喊我关关,慢慢就成了我的小名,就连外公外婆也这么叫我。”</p>
“我还是觉得梭边边更好听。”陈贵良说。</p>
边关月再次重申:“不准叫梭边边,那是我小学同学乱起的外号!”</p>
陈贵良知道边关月的意思,无非是让他今后喊小名。</p>
但他就要逗一逗。</p>
男人都是幼稚鬼!</p>
“关关。”</p>
“嗯。”</p>
……</p>
接下来几天,陈贵良陆陆续续接到一些电话。</p>
徐海波顺利被川大录取,这个情况倒是没什么变化。</p>
谢扬却完全改变了。</p>
另一个时空,谢扬险过二本线,跑去葫芦岛读书。</p>
这一个时空,谢扬被陈贵良刺激到,时不时认真学习几天,最后一个月彻底定心复习。</p>
他最终考出二本中游偏上的成绩,选择去杭电读会计。</p>
这个学校刚刚改名,以前被戏称为“杭电工”,给人感觉是接电线、换电表的。今年改成杭城电子科技大学,一下子就有逼格了,填志愿时还比较抢手。</p>
班长李锐被人大录取,也去京城读书。</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